Skip to main content

👉️第一集:全书导论 | 解读《社会创新导论》

👉️第二集:新大陆浮出水面 | 解读《社会创新导论》

👇️第三集:在连接的世界中设计 | 解读《社会创新导论》

在上一章中,我们探讨了社会创新如何成为21世纪的核心驱动力,以及它如何通过重新定义资源、关系和协作,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经济体系。如果说20世纪是技术创新的黄金时代,那么21世纪则是一个由社会创新引领的“连接时代”。在这个时代,设计不再仅仅是关于功能与形式,而是关乎如何在一个高度互联的世界中,重新定义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进入第二章——《在连接的世界中设计》

20世纪,技术与工业设计改变了世界,而21世纪,将是社会创新引领变革的世纪。这一章的核心是探讨:社会创新和技术创新,如何重新定义设计本身

内容比较抽象,算是作者给后续的章节撘起了一个大的逻辑框架,所以读起来也会相对生涩,请跟紧我的解读及视频。

在这章中,作者为“设计”赋予了一个全新的定义:

设计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实践。它关注为了实现期望的功能和意义,实物应有的状态。它发生在开放式的协同设计过程中,不同的行动者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它建立在一中人人都拥有的能力之上,而设计专家们则将该能力发展成一种职业。设计专家的作用就是发起和支持这些开放式的协同设计,利用他们的设计知识去构思并优化出轮廓清晰、目标明确的设计活动。

现在,我们来一起探索这一章的核心内容。

首先,作者区分了人类建造世界的两种模式:惯例模式设计模式

惯例模式是这样一种方式:

“我们这么做,是因为我们一直都这么做。”

它依赖于传统经验,指导后续实践。然而,一旦出现新的情境或困境,惯例模式就会失效。

设计模式则截然不同,它是人类三种天赋的融合:

  • 思辨能力:能分辨出哪些现状不可接受;
  • 创造力:能想象尚不存在的可能;
  • 实践力:能找到可行途径,将想象变为现实。

但设计模式并非轻松易得——它要求天赋与后天培养兼具。因此,无论是个人设计师还是公司组织,设计能力如果不足,就容易被束缚。

在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高度互联的背景下,这种设计模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社会连接度的增强,也让惯例模式不断被稀释,推动人类协作更多进入设计模式,产生了众多专家主导的设计行为,然而这些行为也在悄然变化。

为了构建出当今设计的大框架,作者提出了两个维度和两个参与角度:

设计,不仅仅是“解决问题”。如果设计还要关注事物应有的样子,它就跨越了问题解决,进入了“意义构建”的领域。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

功能与形式、实用与美感,这两者是设计多维度的复杂共生关系。

  • 问题解决的层面,设计直面现实需求,比如非洲干旱地区的净水装置,或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便利工具。
  • 而在意义构建的层面,设计则专注于体验、吸引力和愉悦感,比如中产家庭的室内装饰风格。

随着“设计模式”的演进,逐步诞生了职业设计师和专业设计组织。

作者将设计活动分为两个极端:大众设计专业设计

  • 大众设计:由非专业人士完成,人人都有能力;
  • 专业设计:由经过专业训练的设计师完成,以职业设计师的身份工作。

如果我们把两个维度当做横轴并把两个参与角度当纵轴,即两条轴线——“问题解决 vs. 意义构建”和“大众设计 vs. 专业设计”,我们可以绘制出一张“设计模式地图”。这张地图揭示了四种典型设计状况:

  1. 解决问题 + 大众设计:草根组织;
  2. 意义构建 + 大众设计:文化活动家;
  3. 意义构建 + 专业设计:设计与传播机构;
  4. 解决问题 + 专业设计:设计与技术机构。

在现实中,这两条轴线往往会融合: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新的意义构建自然会出现。作者将这种现象称为“新兴设计文化”。

在高度互联的世界里,所有设计过程都在向协同设计演进。瑞典马尔默大学的 Pelle Ehn 总结了协同设计的几个特征:

  1. 高度动态:协同设计常常充满复杂性、矛盾与关联性;
  2. 创造性与主动性:设计专家调动相关方的创造力,共同完成设计;
  3. 需要特殊工具:复杂设计需要独特的工具和方法。

这种协同设计不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开放的设计网络。设计专家与大众携手,共同创造出更有利的生态系统——既实现问题解决,也推动意义构建。

在这一章的总结中,作者强调:今天的设计已经无法单纯定义为“功能”或“美学”。它是多维度的,是开放协作的,是连接的产物。设计专家与草根组织共同推进的场所营造,成为塑造未来设计文化的重要方式。

设计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实践。它关乎实现预期功能和意义的过程中,事物应有的状态。设计不是孤立的,而是发生在一个开放的协同设计过程中。不同的行动者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其中。设计既是一种人类共有的能力,也是经过专家发展成的职业。设计专家的任务,是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支持和优化这种开放的协同设计,构思出明确的目标和方法。

最终,设计不只是改变事物的外形,它还在塑造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并引领世界进入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转型。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