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会陷入一种幻觉:我也就是晚生了几年晚上了几年大学,否则那那那这这这设计就是我的了。或者,当我们脑子里闷了好多天闷出一个idea后,去网上一查挖槽竟然有人和我想的一样?那我吃亏就吃亏在晚来了几年。是这样吗?
今天小文,我们来说说这个话题。
可能和你想的不同,idea一点也不重要。你的 idea 和网上别人的 idea,都仅仅只是渲染图表现而已。也许在学生眼中,渲染图≈设计方案,但在设计师的现实之中,渲染图仅仅是一个设计提案(proposal),它距离真正的设计产出,仅仅是起步而已。
首先,只凭一个 idea 就完成的设计,根本不能称之为设计。设计师连这个设计的边界都没有摸到,做出的方案往往只能感动自己,即把自己当做了完美用户,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即解决了所有人的问题。这其实是产品定义部分缺失的外化表现。
其次,只存活在概念中的设计,根本不能称之为设计。毕竟设计师用了未来的科技或不可能的成本或不可能的价格,做出的方案如果套入价格之中,就会发现其离谱的地方。所以,凭什么别的设计师要站在现实之中完成设计而我们就能够调用无线的资源和科技开挂设计呢?
所以,所谓 idea 相同但我来晚了,实际上只是你和那个“前辈设计师”都走入了一个“哇这个idea简直绝妙”的幻境,在这个幻境之中你们被自己作为设计师的天赋深深自我感动了而已。
真正能够从 idea 变成 reality 的设计才是好设计,他们往往都已经在淘宝上开始销售了,那些 idea 比设计师自我感动的 idea 更有价值。
Idea虽然重要,但前提是设计师能够把握住所有不需要思维火花的汗水劳作部分,然后才有idea 的重要。这就像雅思考试中技巧固然重要,但如果基本的英语能力都没有就空谈技巧,那根本毫无意义。
如果你时常拍大腿疾呼“我来晚了”,那么想一想现在仍然在中学小学学习中的未来潜在的设计师,你比他们来得早,你想到什么他们可以想到的东西了吗?
过往的历史非常狭窄,而未来由于尚未发生,其中蕴含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已经发生历史中的确定性。简单例子就是,你买了一只手机,那只确定的手机就是你的过往确定性,它只有一只;而未来你的下一只手机,只要你还没买,那所有的已有手机和未来可能有的手机都是你的可能性。
把这个思维放在设计上。由于未来没来,所以你能够做的未来就会以各种千奇百怪千变万化的形式出现在你的思维中。这听起来有点唯心,但对可能性、创造力的探索,其实就发自自己的主观世界。
所以,面对更大未知,对应的其实应该是更大的可能。对此视而不见却对过往念念不忘,这不应该是设计师看待未来的方式。
如果上述2点都没有点醒你,我们举个栗子。
碗,作为一个基础的盛具,少说几千年历史了吧。在中文现代汉语的“设计”一词明确之前的不知道多少年,就有人进行“碗”这个器具的实质性的设计和制作。
时过境迁,你已经可以用你的5G网络下的手机阅读这一篇文章,而你一日三餐却依然不能离开“碗”这个器具。碗诞生至今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有设计师在做碗的设计,而可预知的未来中,碗的设计师理应继续存在?
那么,存在几千年的功能器皿,功能早已定型,现在的设计师在做的是什么呢?为什么现在的设计师没有拍着大腿说“我也就是晚生了几千年,否则碗就是我的设计了”。
所以,很大程度上看,产生“我来晚了”的设计师大都生活在自己的过往经验中,过往的事情构成了他看待时间和看待设计的坐标,于是自己忍不住去和过往做对照,那难免陷入“我来晚了”的幻觉。
让我用原研哉 RE-DESIGN 的思维结束这篇小文,当你思考产品提案,你思考的应该是用户的需求和现实的约束,如果你去思考之前的产品了,你的头脑已经被装在筐里了。忘掉经验中的人造物,才能打开未来尚未出现的可能性。
这篇写的有点玄,如果你们喜欢欢迎点个赞、在看什么的,再转发个pyq就更好了。数据上去了我会继续写写这个类型。
文章作者:Natt
教学总监
拉夫堡大学硕士
辅导学生多次录取伦艺/罗德岛/帕森斯/爱丁堡/米理等名校
任何关于院校和作品集的问题
欢迎随时和马克君沟通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