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出国留学的同学们来说,语言非常重要,不光是因为申请学校的需要,这也是你在异国他乡的沟通桥梁,所以大家在准备作品集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语言啊!本期采访的罗同学是一个非常理工科的女生,她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雅思成绩,采访的时候还分享了自己的“理工学习语言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备考的同学们啊!
每一个月都要过的很充实
Q:哈喽,罗同学可以向我们的读者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吗?
L:我是一名工业设计本科选手,学校平平无奇,成绩平平无奇,专业能力平平无奇,有一段平平无奇的台湾交换经历,没有任何大厂实习,然后现在在快乐地gap。
Q:在准备出国留学的这段时间里你都在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L:完成作品集和文书并把几所十一月截止的学校投了以后我就去大西北转了一圈,然后十二月回来继续整理东西投别的学校,一直到今年一月中递交完代尔夫特后,我的投递过程也就结束了。因为语言、毕业证和一些签证相关的证明文件都是去年搞定了,所以我也没有别的事情了,现在我就是在家学些杂七杂八、感兴趣的东西,然后错峰出门旅游,比如二月在学易经、三月沿着海岸线从南到北玩了一个月、四月在学gis和学写小程序,五月也准备出去玩一趟,然后六、七月再回来继续学交互相关的东西,暂时还不打算去实习。
大西北的长河落日圆
江南的春天/ 北方的海浪
学易经的笔记
仔细对比每所院校是否适合自己
Q:截止到目前你获得了哪些院校的offer?
L:我收到了爱丁堡大学Design for change、米兰理工大学Digital and interaction design、代尔夫特理工大学Strategic product design和都灵理工大学Systemic design。因为爱丁堡offer给的特别早(第一批十二月初就下了),所以这之后英国的其他学校也就没考虑了,欧洲也只投了三所,这其中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已经是我投的学校里面最晚的一个了。
Q:在选择院校时,你是如何考虑的呢?
L:我可能跟别的同学有点不一样,我是很明确地先选定了意大利的生活和文化氛围,然后再选的意大利的学校;所以其实除了米理,其他学校都是我的保底选择。因为我意语也考了,所以除了米理还能投意大利别的一些学校嘿嘿。
至于其他国家的学校,我事先参考了Darren老师的详细院校清单,再去看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生作品,然后记下一些跟我需求、风格比较对应的学校,因为我已经大致有想研究的东西了,所以选校的时候会关注学校有没有这样的资源让我有机会研究这些课题。比如投代尔夫特的一个原因是它会教我怎么“赚钱”,它的每个专业都有在反复强调“商业转化”这件事,另一个原因是它有一个长期的博物馆体验设计项目,和我想深入的课题有一定联系。而我原本很感兴趣的AHO,在我把他们的课程设置、主要合作对象以及学生作品等等刷了一遍以后就放弃了。因为我发现AHO会和比较多的银行、医院、交通部门这三者合作,几乎没有涉及到我比较感兴趣的文化类课题,在动机信上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怎么去描述,我觉得连我自己都说服不了,更不用想说服AHO的老师了。
当用理工科属性学语言
Q:你的雅思成绩考到了7.5分的好成绩,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学习英语的秘诀吗?
L: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学语言哈哈哈!学语言的时候特别快乐(可能就是那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吧)!
我是去年考的雅思,备考的时候刚好疫情爆发哪都不能去,所以可以做到心无旁骛、乖乖地在家刷了一个月题。我每天早起先练一个小时语料库听写,然后写一套剑桥的题,下午整理和回顾错题或者跟口语老师约个课,晚上的时间留给作文。因为我的工科生属性,我做雅思的思路也非常理工科,就是会习惯性地去总结规律(雅思都是套路啊朋友们!)。
听力的灵魂就是圈题干关键跟快速记笔记(如果需要),我订正的时候一般就会把跟答案相关的一整个句子抄下来,再去跟原题对比,看看自己掉哪个坑里;刚开始可能还是满江红,到二三十道题的时候脑子可能就慢慢觉醒了。阅读我做得比较快,做完两三本真题以后基本就是每次都剩余10到15分钟的速度了,考试那次是13分钟,然后就有机会回过头检查一到两个遍吧。阅读第一遍我一般不会细看,就先看题、划关键词,然后翻回去快速地边扫文章边划答案出来(答案都是按题目顺序出现),不会就果断跳过先做后面;第二遍就是用来补缺跟局部细读的。
这仅是适合我个人英语应试习惯的练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希望大家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交换经历让我找到留学方向
Q: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在台湾的交换经历吗?
L:在台湾读书的日子是我大学最快乐的一段时间。虽然课很多,任务也很多,但因为学的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是快乐的累。
放校图镇楼哈哈哈
开学第一周就下达的课程必读书目,有好几本还没借到
台湾的大学跟大陆的最大的差别可能是老师的教学态度、理念以及学生的自由度。别的学校如何我不清楚,但在我本科的学校,老师上课的模式和理念是课纲要求什么,他们就教什么讲什么;哪怕读的是设计,也给我一种“这是变相的应试教育”的感觉。但在台湾,第一节课老师就问我们“你们想做什么?”,然后给我们展示他过往的作品、介绍他有哪些技能点;再和学生讨论如何利用他已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去辅导学生做成“想做的作品”。相比于我本科学校老师的“目的性很强”,台湾的老师真的会更关注学生这个个体,比如他们的想法、风格等等,包容性也更强(并不是说台湾的大学模式就一定比大陆好,只是对我个人而言,前者更适合我)。
去台湾读书前我是计划要到德国读研的,语言也啃完,就差去考试了。那会其实挺无知的,想去德国真的就很单纯的因为我读工设,而说起德国的产品设计,没人不会夸一句“非常好啊”“厉害啊”;但我没有仔细思考过我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专业、这个行业以及这个国家,只是觉得“我就应该去”。到了台湾,得益于老师和学校一起给的自由,我终于有机会去尝试非常多的东西(模型、平面、多媒体装置、理论等等),也终于有机会静下来好好思考我到底想要什么、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非常巧的是,我的老师里正好有一位曾在德国读书并留校任教十多年。我问了很多,老师也给我讲了很多他的留德经历,还让我看他在德国的教育、文化环境影响之下做出来的东西。然后我慢慢发现,这好像并不是我想要的;虽然工科生会习惯性地追求理性,但德国的理性于我而言真的有点过头了,好像真的看不到一点人文的残存了。
这竟然是一个女生的桌面。因为同时临近几门课的交作业时间所以各科材料都一块儿堆着了,方便快速拿起就做。
美丽的校湖。想它。
太平洋离学校只有十公里,有时候早下课会坐巴士去看海
放假去国家公园徒步
这会儿快期末了吧,很多学生考完溜了,没有秋风校园也萧瑟
于是,带着从台湾读书这段经历中积攒的勇气,回来以后我果断地转墙头去意大利了。
开题的困难都熬过来啦
Q:在你制作的这些项目当中,哪一个是你认为最有趣的项目呢?
L:每个项目都是我的宝贝!但印象最深的可能是木子老师带的小项目,那是我第一次从头到尾做完一个app的界面设计(以前小组作业都不是我负责这部分),也是第一次在作品集加入材料实验这个环节。而且这个项目只有一周时间,简直被逼出了效率巅峰。
我不大会用学术名词来描述设计过程或思路,通俗来讲这个项目讨论的是疫情之下国内独立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问题(或者说机遇)。结合前头的调研,我总结了研究对象已有的资源、发展限制和它顾客的消费行为特点,利用“界面+装置”的形式和新技术的便利来对它的资源利用方式进行微调,提高它在这个特殊时期和环境下获得可持续利益的可能性。一句话概括就是花尽可能少的钱去改造,而让它能获得长远的收益。
后来在程老师的建议下这个项目还加了一个小小的材料实验,简单粗略地验证了所选用的新技术的可行性,让我作品集的内容更加多样化了一点。真的非常感激两位老师!
一天做完的调研/ 一天想出并改完的流程
一天做完的高保真
虽然混乱但实在排版无能的实验版面
Q:在制作作品集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
L:最困难的是那些开不了题的时刻啊!不开题的后面都没法进行下去。还有就是对自制力的考验吧。老师们其实都没有逼得很紧,是一天做完还是一周做完、是乖乖画图还是出去玩,决定权都在自己手上。特别国庆期间,整个工作室只有我和我的新同桌两个人,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甚至整个建外soho的打工人都放假了的情况下,看完朋友圈五花八门的出游图后,还要心平气和地坐在电脑前画图改图排版、做模型,真的难于上青天。还好我熬过来了。
莫拖拉,多检查
Q:可以分享一下你在暑期班的学习经历吗?你感觉暑期班哪几点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呢?
L:暑假班大部分时间都是快乐的,除了开不出题的时候(浓缩的痛苦)。非常感激我的两个特别厉害的同桌!一个建模大师一个物理大师,在我想咸鱼的时候一转头看到他俩都做得比我快比我好,我就不好意思咸鱼了,真的就是他俩无形之中鞭策我学习。
暑假班的模式对我个人而言是比较合适的,就是先开题、捋思路和想大致的解决方案,然后方案表达什么的后头自己再慢慢磨出来;这样可以避免因长时间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而造成思路堵塞,经历一个缓冲期再回头看项目很可能会有更好的新思路。
还有感谢可爱的小郑老师绞尽脑汁点来的外卖投喂、感谢北京美丽而难得的日落黄昏和楼下瑞幸的咖啡。
我的暑假班日常:楼下楼上看日落
混乱的小笔记本。会在晚上结束学习前把第二天待完成内容写好,第二天完成一个划一个。虽然现在各种app已经很发达,但我还是比较喜欢手写的计划本。
学习的动力和每日的快乐都是楼下瑞幸给的
提前完成任务的时候会奖励(偶尔)自己翘自习外出耍
Q:最后有什么建议想要给学弟学妹们吗?
L:早点考英语吧哈哈哈。如果不想错过代尔夫特和阿尔托的话。莫拖拉!莫拖拉!莫拖拉!一定要给自己预留修改的时间(初版做出来以后)。因为等做完一遍再回顾,很可能连自己都要鄙视自己最初画出来的图。
虽然要加快脚步,但好心情也很重要!焦虑、不开心的状态下画出来的图都是不好看的(甚至可能画不出来图)!实在做不下去就果断ctrl+s,然后关机出门溜达吃喝散心。
最后的最后,祝愿各位学弟学妹都能早日找到或想明白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想做的事。真的,都读到研究生了,已经完全是为了自己而读书了,不要将就太多,你们的快乐和意愿才是最重要的!
感谢罗同学的分享,相信很多同学看完都会受益良多,感受到学姐的努力和刻苦,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而学,时代在变化,我们所做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一起努力吧!下期的学长学姐采访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