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在我们网上购物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红蓝大战的渲染图,在之前我的文章当中也提过这种设计风潮《小米的天线,WEY 的排气,聊一聊设计中的张牙舞爪》,但是今天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一下这件事情,我们来聊一聊用户的需求是否真的产生了变化。
眼睛喜欢
图片出处:淘宝网截图
如果我们在淘宝网或京东网搜索的话,我们经常能看到类似这种类型非常抓眼球的渲染图。当然出于运营方面的考虑,他们一定会让图片做的比较酷炫,这样能够提高你眼睛对图的喜欢,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这个图片的转化率,特别是那种直通车之类花钱换取点击的产品更是如此。
图片出处:https://www.mi.com/mi10pro
而千万不要认为这种类型的图片只出现在X宝这种比较低端的平台,如果我们看一看小米官网,或者任何其他手机网站的话,我们也会发现类似的过度渲染图片。虽然他们会在底部清晰的标注出以实物为准,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图片,究其产品生命周期用户也不会看到如此的光泽效果。
图片出处:https://www.mi.com/buy/detail?product_id=12027
比如最近特别喜欢走科幻风格的小米路由器系列,不得不说这样的效果图真的,已经超越了产品宣传效果图的范畴,走进了科幻的范畴。以及这样的产品质感和高光,我相信99.99%的用户都不会在现实生活当中看得到。
习以为常
当然这个现象也并非是个新鲜事物,我们80后儿时的美食方便面,其实包装就存在巨大的迷惑性和引导性,区别在于泡面是实体产品的包装而现在是在线产品的宣传。
这个现象的背后动机,其实也非常简单,无非就是现在大家的购物习惯往往都是直接线上购物,对于线下购物特别是科技电子产品类的购物习惯和行为非常少,而线上购物的判断基本上基于产品的宣传图片。这就给设计师或者美工朋友们很大的操作空间。反正图片观感是主观的,完全可以一句“以实物为准”来规避法律风险。那么既然能够极低成本的提升销量,何乐不为呢?
我也买过小米的手机和小米的产品,在我拿到小米的手机和产品之后,我会返回官网的宣传图进行对比,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惊奇的发现,其实我已经不在乎了。
而如果我们站在设计师或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看,如果我是一个产品的产品经理,既然用户在购买之前对于CMF方面的要求并不高,不可量化的需求完全可以通过渲染图来进行迷惑,而在购买后又完全不在乎,那么我完全可以把成品的侧重放在更多可以量化的角度。
这些可量化的角度,已经远超渲染图所表达的CMF这么简单。
可感知/不可感知
图片出处: https://www.lynkco.com.cn/cars/03jia
我们把话题延伸到更为复杂的产品:汽车 这个领域。早期汽车产品很多的宣传会围绕很多不可量化的玄学领域,比如驾控乐趣,比如人车合一。但是在这几年消费者越来越关心能从手机或者网上看到的层面,现行做出判断缩小范围再去店里实际试乘试驾,那汽车产品就一定需要把侧重放在能够被网络浏览所感知到的地方,如:加速能力、硬件配置等,似乎加速能力和硬件配置就能够代替身体所感知到的驾控乐趣。
这似乎是一种设计师不得已的矛盾和悖论。
UVD
所谓的UVD,是我强行捏造的一个词,叫 User-Viewing Design, 指的是为用户浏览而设计。
作为设计师或产品经理一定了解其中的憋屈,努力经营和坚持的东西因为很难被用户直接用眼睛浏览感知而被忽略,而竞争对手通过类似作弊的方式营造出一种用户可浏览感知的内容,似乎就能够获得竞争的胜利。
带来直接的结果,就是产品越来越适合网页浏览,无论这个产品在买回来之后与网页是否有任何关系。买到的东西不如网页漂亮但无所谓,买到的汽车不如期待那么优秀,但跟宣传一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落差感。似乎是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利用了用户的聪明而返回头欺负了用户的感觉。很难说到底是谁的锅,但这种状况确实是产品设计的一种奇怪现象。
这篇文章完全是我针对现状的一种抽象和总结,仅仅是一种调侃。但调侃和分析之后,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文章作者:Natt
教学总监
拉夫堡大学硕士
辅导学生多次录取伦艺/罗德岛/帕森斯/爱丁堡/米理等名校
任何关于院校和作品集的问题
欢迎随时和马克君沟通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