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用品的名牌大变身
想像一下,时间是假日午后,现在的你正推着大推车走在超市的走道中间,逛呀逛的,有人习惯拿着事先列好的清单,依循每个商品内存块作挑选,有人则是随心所至,刚好看到哪项商品,就豪不犹疑的放入推车,只是在这两者中间,我想应该有更多人,属于品牌忠诚度很低的一群人,尤其是对于那种单价较低、较多品牌竞争的同质性商品,更容易因为行销噱头,或是其他的附加价值(而且是会提升商品的value)而宁愿花费多一点的price,径而转变购买风向的客群。
在这种外包装显示的value与内容物的price可能存在落差甚大的消费文化里,设计师Peddy Mergui改造了一系列日常用品,把奢侈品的包装概念、价值意象融入这些常民性的商品之中,展览名为‘Wheat is Wheat is Wheat’,显露出在竞争激烈的消费文化中,设计师在面对现实的商业利益考察和忠于自我道德标准的挣扎之中,呈现出来的设计包装描绘出一种模糊不清的晦暗地带,以及接连而来的严酷挑战。
面粉、鸡蛋、米食、奶油、咖啡豆、罐头、水果等等这些民生用品,只要粘贴了精品的品牌名称、或是辅以品牌概念的重新包装之后,这些平凡的物品看起来是不是因此而增加了几分销售魅力呢?这背后隐射出的暗喻,隐隐展露出大众对于这些品牌概念的既定印象,仍然停留在如果持有这些品牌商品,无论商品的实际价值多低,仍然可以把商品的附加价值拉到与品牌意象同高,甚至因为其希有性,而凌驾于品牌之上,赋予持有的人们一个隐喻的社会定位,一种成功者的生活方式(life style)的定义。
或许有人不同意这种表现方式,提出更多反驳之说,我倒觉得这也不失为一种增加话题性的手法,端看设计师如何操纵消费趋势并兼顾设计的自主性。别忘了下次消费时,欲拿起购买的商品前,可以多观察架上其他同类型的商品,或许也能从中发现到不一样的看法喔!
[新奇设计]当APPLE开始卖牛奶…
订阅
登录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