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全书导论 | 解读《社会创新导论》
👇️第二集:新大陆浮出水面 | 解读《社会创新导论》今天,Natt老师将带小伙伴们一同探索《服务设计与创新实践》一书第一部分第一章的内容。

这一章名为“为新文明而创新”,但我更倾向于用章节结尾的一句话“新大陆浮出水面”作为它的标题。内容引人入胜,带领我们展望一个由社会创新驱动的全新社会经济体系,一个即将到来的新文明。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深入了解,为什么社会创新会成为21世纪的核心驱动力。它不仅能帮助解决棘手的社会问题,还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模式,以及我们与技术和文化的关系。这个“新大陆”究竟会呈现怎样的面貌?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01.新文明的到来?
当我们回顾20世纪,技术创新的光芒无处不在。飞机带我们飞上天空,汽车让世界变得更加紧密,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智能手机甚至将世界装进了我们的口袋。这些创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世界。
然而,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的挑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创新仍然重要,但它无法单独解决我们社会的复杂问题:气候变化、社会不平等、资源枯竭、全球人口老龄化,甚至是社会信任的缺失。这些问题已经超越了单纯技术所能解决的范围。
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技术创新曾是20世纪的核心驱动力,那么21世纪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答案是社会创新(Social Innovation)。

我们正在迎来一个新文明,一个由社会创新引领的时代。社会创新不仅仅是设计新的产品或服务,它关乎我们如何重新定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重新配置资源,如何构建更加公平、包容和可持续的社会经济体系。
02.什么是社会创新?
要理解社会创新,首先要明白它的核心思想:通过重新组合现有资源、能力和关系,为复杂社会问题找到全新的解决方案。

一个经典的例子:爱农会
2005年,在中国广西,一个名为“爱农会”的项目诞生了。爱农会是广西柳州的一家民间机构,致力于与周边山区近400户农民合作,为城市居民提供无农药、无添加的农产品和家禽。2005年,爱农会在柳州市区创办了“土生良品”饭店,月营业额可达30多万元。
2010年2月,爱农会新开设了社区农圩,首月销售额超过1万元。根据城市市场的需求量,决定农户的参与程度及数量,确保供不应求。在家传品种的传递中,如本地土香猪、家传土鸡等,爱农会以预付的形式免费传递给农户,产出的产品由爱农会统一回购,从而降低农户的风险。
这种模式不仅为城市消费者提供了安全、健康的食品,也为农民创造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促进了城乡互动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他们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生产系统,通过直接连接城市消费者和农村农民,重塑城乡关系。这种合作不仅提高了农业效率,还改善了农民的收入,缩小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和文化鸿沟。这个例子展示了社会创新的三个核心要素:
- 重新构建关系:打破传统的城市和乡村的分割状态。
- 优化生产方式:采用分布式的协作体系,而非集中化的工业生产。
- 激发创意:通过利用现有资源,创造出全新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社会创新的本质:关系与协作
社会创新中的“Social”不仅仅是“社会”的意思,它更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人们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人与技术、人与自然的互动。

不同于单向度的技术驱动,社会创新更注重“协作”——通过各方共同参与,找到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它不只是技术上的创新,而是社会文化、经济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03.为什么社会创新能解决棘手问题?
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有许多棘手问题(Intractable Social Problems):比如气候危机、不平等、老龄化、住房危机……这些问题往往是因为现有的生产关系、资源分配模式以及社会制度的僵化导致的。
传统的技术创新或政策调整,往往只能治标,却难以治本。而社会创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打破传统束缚,为复杂问题找到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一个新的解决路径:重新定义“需求者”和“资源”。

比如,老龄化问题一直被视为“社会负担”。传统观点认为,老年人是需要被照顾的“需求方”。但社会创新让我们看到:老年人不仅是资源的消耗者,他们同样也是社会的资源。正因如此,许多创新的社区模式应运而生,比如:
- 跨年龄混住:让年轻人和老年人共同生活,互相支持。年轻人获得经济实惠的住房,老年人获得陪伴和社区归属感。
- 老年人服务平台:鼓励老年人为社区贡献自己的技能,比如教年轻人手工艺或分享人生经验,至少,可以分享房子。
这样的创新不仅解决了老龄化问题,还让人们重新定义了“资源”和“需求”的意义。这里的棘手问题,与服务设计与创新实践一书中的抗解问题颇有几分相似,大家也可以看看我的这个解读视频。
04.用全新的方式做事:社会创新的核心
社会创新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将现有的资源和能力重新组合,赋予它们新的功能和意义。
传统的工业化模式追求效率,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然而,社会创新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本地化、分散化和个性化。它不是“更高效地做事”,而是“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做事”。比如创客运动(Maker Movement)和FabLabs展示了社会创新的另一种方式:分布式制造。这种模式支持开放式设计和网络化微型工厂,推动就近生产和“零公里生产”。它不仅减少了供应链中的浪费,还让生产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我这里补充一下,时至今日,创客运动甚至已经形成了自生产运动;而fablabs组织依然在运行中。
社会技术体系的转型
传统的技术创新是由企业或科研机构主导的,用户被动接受。然而,今天的社会技术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用户和参与者的需求正在反过来塑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共创”的崛起
例如,使用Notion准备这个视频。Notion本身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但我的使用方式、需求和反馈会影响它未来的迭代方向。这种互动模式被称为“共创”(Co-Design),它模糊了设计者和用户之间的界限。因此,我们今天很难简单地说“是技术驱动了社会创新”还是“社会推动了技术发展”。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创新生态系统。
05.分布式弹性系统:新社会技术体系的基石
我们还需要谈谈“分布式弹性系统”(Distributed Resilient Systems)。这是未来社会技术体系的一种新形态,它融合了分布式结构与弹性机制,为社会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五个“分布式浪潮”:
- 分布式智能:知识和决策的分散化让传统的垂直组织架构逐渐扁平。
- 分布式基础设施:比如分布式发电,每个光伏面板拥有者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 分布式食物:本地化食物复兴,像慢食运动和中国的淄博烧烤,都是分布式食物的典范。
- 分布式制造:创客运动推动的小规模高科技制造体系,让生产更加本地化。
- 分布式经济:打破传统的大型垂直组织,构建更加灵活、多样化的社会经济模式。
弹性:恢复与前进的力量
“弹性”不仅意味着在危机中生存下来,更意味着在危机之后不断前进。一个具有弹性的社会,将拥有更强的适应力和创造力。
弹性社会的特征
- 文化多样性:弹性社会包容不同的文化和观点,这使得创新和创造力得以繁荣。
- 应对复杂性: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复杂的解决方案,而弹性社会恰恰能够吸收和利用这种复杂性。
复杂性与协作的新时代社会创新还重新定义了工作与协作的方式。
模糊的边界
在传统模式中,设计师、供应商和用户有明确的分工。而在社会创新的生态中,这些角色的边界变得模糊。用户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这种自发的合作方式,不仅促进了创新,还重塑了人们之间的关系。正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协作,推动了社会创新的不断前进。
总结与展望
在《为新文明而创新》这一章中,我们看到了社会创新的潜力:它通过重新定义资源、关系和价值,为未来社会提供了全新的愿景。
21世纪的挑战虽然复杂,但正因为复杂,我们才需要社会创新。它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补充,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未来属于那些敢于重新定义世界的人。如果你对此感兴趣,请点赞、收藏,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