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米兰理工大学作为热门的留学院校之一,每年吸引大量学生申请,竞争异常激烈。然而,尽管中国内地的录取率有所下降,这也并不妨碍米理成为同学们心中的dream school。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哞哞学姐,她在gap两年后成功拿到了米兰理工大学数字交互设计(DID)专业的录取offer。现在,她已经在米理学习生活了半年,让我们一起看看学姐在米理的真实体验与心得分享把~

Natt:向小伙伴们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哞哞:我是哞哞,现在在米兰理工大学攻读交互设计,专业全名是Digital Interaction design。我在去年秋季入学,到现在已经在米兰待了有半年时间。我即将要进入研一下学期了,课程主要以studio为主。

Natt:我们先从你在米理的这半年聊一聊,米理的哪些方面让你的思路还有想法上产生了巨大变化?学习、生活都可以跟我们分享。

哞哞:我原本以为国外生活会很chill,不像国内那么卷。但来了之后发现外国人更卷,尤其是意大利人。米理的评分满分是30分,上学期有一门课,同组的意大利组员得了26分,决定退课重修,最后拿到了29分的成绩。这个细微的分数差异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除了卷这方面,学习上对我还是有一些影响的。我本科是工业设计,虽然在本科时接触过一些交互和用户体验的知识,但并不全面和系统。来米理上课后,我学到的内容正是我本科时对类似课程的想象。感觉自己能学到更多知识,而且米理的课程非常落地,很有实践性。

Natt:哪门课让你印象深刻?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哞哞:学校研一上学期总共安排了四门课,一门是用户体验,一门是Basic of Interaction Design,介绍一些交互设计最基础的理论知识;还有一门是Software and Hardware Technology,教授设计技能,让你可以实现自己构想的交互;最后一门是Digital Art,涉及数字艺术相关内容。

我最喜欢的用户体验这门课。UX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甚至觉得有点老生常谈。但我们的老师像解构主义,他把UX涉及到的所有元素和概念拆分出来,每节课讲一个概念。

比如我们最开始是从时间(time)开始,老师会把时间的各种概念、意义甚至是哲学意义,以及它与不同动词的组合,放在一节课上讲。一上午四五个小时,我们就理解了时间这个东西。我当时就在想,原来可以这样,这样的形式超出了我对课程本身的期待。

另外,这门课的作业形式也让我觉得很合理,不是做project或者teamwork,而是让学生做一个logbook。我以前从未接触过这样的作业形式。每完成一个exercise,就把感想、参考资料记录下来。中途不用提交,只需在课程结束后交一个总的logbook,这就是你在这门课上学到的东西。

老师针对logbook说过:“It’s not about what you deliver, it’s about what you learn,”让我明白了国外院校老师注重的东西,不是为了效果而卷。

Natt:你给这半年的米理体验打多少分?课内和课外的体验哪个更好呢?

哞哞:我给这半年的体验打7.5分。关于课程体验,虽然很多同学会被老师批评,但我个人觉得挺好的,毕竟老师是从零开始带我们学习交互设计。

课外方面,米兰这个城市不太理想,但地理位置真的很好。坐飞机去各个国家的机票都比较便宜,天气相比于北欧更舒适一些。最重要的是,米理的性价比真的很高。每次我们抱怨米理的各种问题,但每天5欧的餐补打到手机上时,你就真的不能再抱怨了😅。

Natt:你在去米理之后,对于米理这所学校有什么预期的偏差吗?对老师的教学、同学们之间的风气、学校管理制度之类有没有给你带来冲击和影响。

哞哞:一开始去米理的时候,我充满了期待,尤其是看到米理著名的三原色教学楼和电梯。然而,大约一两周后,我感觉自己像工厂里的女工,因为设计专业是在博维萨校区。这个校区比较偏僻,经常有挖掘机在施工,周边也没有很fancy的建筑,确实有点像在工厂读书,环境不算特别好。

此外,米理设计校区的图书馆里的接待人员不会英语,这让我很惊讶。作为一所国际学校,图书馆职工竟然不会英语。而且学校的各种教学设施和管理很“意大利”,与其他地方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

Natt:聊了这么多你在米理学习的事情,咱们再聊一下你的生活,假期都去哪里玩了?去这些地方,如果只用英语对话,有没有遇到困难的事情?

哞哞:最近这个假期,我去了荷兰、德国、瑞士,还有意大利的其他城市。在荷兰和德国,由于英语普及率就很高,沟通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在瑞士,由于没有什么消费需求,所以也没有沟通的需要,整个感觉还好。意大利的英语普及率是出了名的低,但意大利的华人很多,加上意大利人掌握了一些可以与不会意语的人交流的手势,他们还是能明白你的需求,所以也不太困难。

Natt:那在你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没有中国人“抱团”呢?

哞哞:肯定会有这样的情况。意大利本身就是华人特别多的国家,加上我们这些英语授课的学生不太会意大利语,所以很难与意大利同学有很深的接触。在外界看来,我们好像形成了抱团现象,但其实这也是被迫的,这样相处更容易,大家可以互相帮忙。

Natt:你有没有什么生活方面的建议给到现在犹豫去国外学习生活的同学呢?

哞哞:如果你在犹豫是否要出国学习,首先要看你自己是否能一个人处理很多突发的问题,能否耐得住寂寞。出国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你可以轻松地去不同国家旅游,感受当地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且,把自己放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与一群新认识的人相处,这段时间内你会对自我有更多的认知。

另外,如果你想出国读书,你需要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比如说你特别注重体验,或者你只是为了拿一个学位,亦或者你特别想学到知识,这三个维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很少有某一个地方或某一个目标能完全达到你这三个维度的预期。

Natt:新学期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大概有几个studio?是什么方向呢?都要做什么?

哞哞:新学期有三门课,其中两门是studio课程,一门studio是二选一的课程:Embodied Interaction Studio和Envision Design through AI。我选的是Embodied Interaction Studio,可能因为我之前在实习过程中做的是AIGC相关的方向,所以不太想再涉及展望AI。而且一听这门课的名字就知道是跟嵌入式有关,所以实操部分会很多,主要是把你的想法真正做出来,老师还会提供很多的financial support。

另一门studio是digital design studio,这学期很重要的一门课类似于期末的final studio。我们这门课是为了科莫,意大利周边一个很漂亮的景区里的一个博物馆做一些设计,过阵子我们要去参观,参观完以后还有一个小小的party。

Natt:了解了你在米理的学习生活,那么你有没有开始想自己未来的事情呢?毕业以后你有什么想要从事的方向和领域呢?

哞哞:我抱着这样的目的出来读书,但是在这里待了半年后,反而感觉更迷茫了。

刚开始出来读书时,我抱着很高的期待,想要留在这里。然而,半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看到了很多更真实的东西,也确实感受到了在这里生活的难度,以及国内和国外的差距,尤其是国内好的地方在国外时感觉更明显。现在,我处于一个纠结和犹豫的状态。

在职业规划方面,我没有一个具体的方向。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实体交互、偏向游戏的设计,还有类似社区营造的内容。我希望通过在设计里面学到的知识去赋能一些其他行业,但最根本的还是希望能在养活自己的基础上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Natt:可以给大三大四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吗?

哞哞:如果你想申请米兰理工大学的交互设计专业,我可以给一些建议。

这半年我发现周围的中国同学,虽然他们的背景和长处各不相同,不全是设计科班出身,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会深入挖掘自己对交互的理解,并思考自己表达这种理解的载体是什么。有的人是影像作品,有的人是游戏,有的人是交互思辨的装置。其实任何形式都可以,只要能体现你对交互的理解,找到自己的特点并放大它就可以。

如果你已经开始准备留学,先确定自己想要申请的专业,并提前考雅思。如果你已经拿到了很多院校的offer,正在纠结,可以想清楚自己的诉求是什么。我的诉求是待在国外自己生活一段时间,并尽可能用低成本学到我想学的东西。当时我还拿到了瑞典、丹麦和荷兰院校的offer,我评估了这些学校的生活成本、是否有奖学金、生活是否方便等,最后选择了米兰理工。

无论是国内读研还是出国留学,最重要的是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感谢哞哞学姐跟我们分享在米理的点滴!感觉学姐的学习和生活很丰富啊,同学们也可以看看真实的米理是什么样的,期待下期学长学姐采访吧~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