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当你发现自己现在所学的东西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满足感,那么你是选择继续“摆烂”,还是“从头再来”追寻自己想要的方向?当你面临转专业问题、面临作品集从零开始准备、面临拿到如UCL这种顶尖院校offer后却因为语言无法就读的问题时,你是选择放弃?还是选择继续努力并在新一年继续申请?

今天这篇文章,叠满以上种种buff的Mr. Wang,曾经也因为本科专业与自己的梦想背道而驰而迷茫,也因为错过UCL这样的名校而沮丧,但是他却选择微笑面对这一切,并因此收获了更多顶尖院校的offer,这其中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和历程呢?


(看看金灿灿的offer吧)

01.从戏剧人到设计师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

我毕业于重庆大学,本科专业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硕士期间计划转专业就读交互设计方向。其他方面我就不过多介绍啦,因为过多的介绍就是在标签化一个人,哈哈哈~我认为这样会忽视世界多样性,也否定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之所以选择转专业主要还是因为我个人对交互方面的喜欢吧,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和某科技巨头的设计总监聊天,我当时询问我目前的情况应该如何努力才能有机会进入他们公司工作。他告诉我,目前我就读的学校和专业不是他们团队的招聘目标院校,他们团队只招国内三所名校的毕业生和海外高校的毕业生。

这次谈话其实对于我的留学计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之前我还有些犹豫,那么通过这次聊天,彻底坚定了我硕士期间留学的决心。


(本科期间拍摄的重庆嘉陵江畔)

02.人文+科技的选校策略
要坚持自己的想法

坚定出国留学决心后,我首先考虑的是留学国家,犹豫2020年美国签证和疫情政策不确定性,我选择了英国作为自己的留学目标国家。而在选择学校时,在和马克笔设计留学的Darren老师充分沟通后,结合机构给我的院校资料和通过查看院校官网,在深入了解包括课程安排、申请要求等因素后,最终院校选择范围划在了学科排名世界前30或综合排名世界前100的学校。

由于我本科学习内容更偏向于人文领域,所以我希望硕士期间所就读的交互设计可以更多的和科技相结合,帮助我能够更好的在多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和提升,我相信知识储备和能力范围越广,越可能成为优秀的创新者。我建议小伙伴们也可以多考虑在硕士期间选择一些和本科专业有差异化的专业,也许会为你打开一扇新大门。

最终选校时,UAL的互联网平权和UCL的残疾人创新设计这两个专业非常吸引我,两个专业非常具有使命感,所以申请前这两所学校就是我的dream school。此外我也选择同时申请了包括伯明翰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利兹大学、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等学校。

当然在选校时我也在网上查看了很多人对学习的看法,最后发现网络信息可以看但不要真的全部相信,很多信息都是带有很多的个人偏见和目的。看多了就会发现,基本上不是他人发泄情绪的负面言论或者不懂装懂,就是各个公司的广告,很难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建议小伙伴们最好还是能够直接到学校官网去了解相关专业的信息,并且要能始终保持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这不仅对选校有帮助,对于未来人生的一些选择也是有益的。

03.设计是我改变世界的最好工具
持续的阅读和思考帮助我完成转专业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像列奥纳多·达·芬奇和尼古拉·特斯拉一样的发明家,这样才能做有用的事来促进世界进步。在我看来设计师就是当代发明家,因此我在本科期间选择学习了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第一次学习到戏剧和电影作品是如何从一本剧本开始分析与设计,最终成为一部又一部艺术品;学会了通过设计来塑造人物性格、背景环境与感情基调。诚然这让我感受到戏剧专业的乐趣,也得到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但我认为这与发明家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我希望不仅仅通过艺术表达情感,更要有能力直接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尽我所能让更多人直接获得更美好的生活。


(在演出后台为彭楚粤化妆)

戴维·布鲁克斯曾说:“如果人生只是不停的寻求成功,但连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和使命都没思考清楚,就等于在流沙上一层一层的盖楼,越努力越空虚,哪怕只是一次失败都可能彻底将人击垮。”

我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为客观环境的积极改变做出影响,发挥创造力很容易让我进入心流状态,这也是我希望学习设计专业的原因。设计,不是一个领域而是许多研究方法的集合,与其他领域聚焦于具体问题不同,设计的作用在于对世界一切事和物的重构或创造,可以作用于政治、经济、科技等很多领域,可以作用于任何领域同时又不脱离任何领域独立存在。而为达到目标而经历的跨专业等困难与曲折也可以看做是另一种乐趣。因此转专业学习交互设计对我而言是一次重生,让我能够重拾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在我看来,艺术和设计是相互联系的,任何结构、载体、语言都可以产生艺术和设计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其中存在的一些跨度,更能让我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与项目,而不受到思维惯性或传统设计专业对研究与产出范围的限制,可以用到更多的方法,并考虑到设计产出的更广泛的影响。我在平时很注意阅读的积累,很多看似没必要的阅读和思考,都会在某些设计项目中使用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最终都会体现在设计项目之中,这也是为何很多著名设计师都在强调一定要做T字型人才,设计师并不能仅仅通过某个特定领域的能力积累而获得设计项目的成功。


(在共享设计双周展与金马奖和金像奖获得者陈老师交流)

04.坚持并认同自我
理想主义者的自我学习

由于对设计领域缺乏经验,我自己心中缺少清晰的评价标准,不知道什么样算好什么样算不好,好处是设计项目不会受到根深蒂固的标准的限制,但坏处是容易犹豫,有时会把重心放在了没那么重要的地方造成项目的停滞不前。

但既然踏出了这一步就要解决即将面对的一些问题,一方面多去尝试,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很多看似不可能的想象都可以成为可用的素材,因为很多时候只是传统观念在告诉我们这些方案不可行,一旦深入研究,并多转换视角,会发现天马行空的想象完全可以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方案。

另一方面要培养共创的能力,多了解同行的观念和用户的看法。很多时候设计师扮演的不是超级英雄的角色,更多的是协调者,对项目进行统筹和把控,以实现问题的解决和项目的落地。

还有一点是很多人对我提出了不理解,劝我不要跨专业,不要留学。一开始我经常会与人争论,后来发现分歧来源于观念不同,不同人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人生追求。可以尝试区分偏见和分歧,选择有用的部分吸收,没必要和观念不同者争辩无关紧要的事。

05.从用户出发准备作品集
暑期班的回忆涌上心头

印象最深的是最开始做的那个项目,从社会归属感的角度探索城市商业结构与上一代人的关系,虽然城市老龄化趋势正在加速,但以休闲产业为首的大量商业场所仅以年轻人为目标客户,老年人失去了使用商业场所的权利,他们感到自己被城市所忽视。这背后来源于不同代际的观念差异,习惯差异,也来源于商业场所盈利模式与服务系统的僵化。我通过对城市商业场所与模式的重构,重建了老年人与商圈之间的关系,既促进了包容性社会的发展,又可以为商家增加收入来源。让一个商业综合体成为老年人日常娱乐活动的集散地,将以商品销售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商品销售辅助老年人兴趣交流,最后提出了商业化方案。

其实这个项目的选题并不新颖,甚至有知名设计师说:“学生设计师选题涉及老年人属于自寻死路,很容易忽略用户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做很多用户不喜欢的设计。”而且这个项目耗时非常长,好在在项目调研过程中不停的将方案推翻重来,逐步将设计由设计师视角拉回用户视角,这时我才明白很多我关心的方面并不是用户关心的,而我忽略的很多方面恰恰是用户希望注意的。

现在回看作品集其实还是有一些小遗憾,因为我日常喜欢思考设计,在脑子里有很多设计主题,直到收到offer了才想起来,我居然还有很多曾经想到的有趣的设计主题忘了加入作品集,所以建议大家将日常灵感记录下来以便某天翻阅。

很多人会花大量时间为不同学校做不同排版,我在申请后发现其实用不着,因为我在申请时并没有刻意排版,都用的长条形版面。

在暑期班认识了很多非常友好的伙伴,以至于结课后会为见不到他们而感到难受。老师会用很多时间讲授设计思维和人种志研究方法,让我受益匪浅,而且还有很多互相讲解设计项目的机会,既可以在别人讲解时得到很多启发,又会在给别人介绍自己项目时发现如何改进。

几位老师也非常博学多才,经常可以很深入地和学生讨论设计问题。两个月时间虽然不长但压力很大,经常在工作室忙到深夜,老师也会陪着我们到很晚。
在课程结束时我并没有做完作品集,让我意外的是结课后老师们又帮我安排了很多免费的一对一课程,直到项目完全完成,让我感到老师们真的把学生当做了自己的朋友,不会计较在学生身上赚多少钱,而是真的站在学生角度为学生服务。


(工作室的窗外)

06.愿你永是少年
保持一颗热爱学习之心

埃隆·马斯克曾说:“大学的价值在于看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学习,即使在有一堆令人厌烦的作业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持完成作业和任务,这就是大学的主要价值所在。你不需要通过上大学来学习,基本上所有东西都是免费的,你可以免费学到任何你想学习的东西。”

虽然很多人的话可能存在幸存者偏差,但我引用一些他人观点的原因是这些观点和我当前的观点不谋而合。我认为大学主要作用是为人的能力提供证明,在利用好大学的资源的同时,要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我不是指考各种证书),充分利用好奇心,不断的探索。一方面加强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加强选择能力,在信息时代如何选择学习内容非常重要。还需要具备指数思维和动态认知,不要让当前的观念成为未来创新的阻碍。

最后借用华为一句广告:“愿你如少年,永不知天高地厚。”

感谢王同学接受我们的采访,很佩服王同学在申请路上越挫越勇,也认同他所说的要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学习更多技能,阅读更多的书籍。如果你也是跨专业选择读设计,那么希望王同学的经历可以激励到正在emo的你,下期采访见~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