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在我们和学生的沟通过程中,经常会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如何给学生解释 methodology这个词。因为要引导学生看到更大的设计空间,就需要把学生的思维从简单的技法提升到方法论的层面。

觉醒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很多小伙伴从大一大二开始训练手绘建模渲染,直到自己技法精通,但这时候他发现自己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这样的技法。当他开始反思我该如何使用这些技法的时候,那么对技法的调用就自然成为了方法,即 method。

这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习武之人,他不断锻炼自己的拳脚功夫,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拳脚已经强大到随心所欲的程度,但至于如何指挥这个拳脚就成了困扰他的问题。当他开始反思如何调用自己的拳脚,那么开始进入方法的思考。

恭喜你,有这个觉醒,差不多大二了。

于是我们设计师会从前人的经验中寻找答案。而前人也早就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炼抽象成了系统,这就是各种专业书籍,从入门爱好者一些的《设计中的设计》,到深入设计的五花八门的专业书籍,这些书籍无疑都是我们寻找前人方法的最佳途径。

但是往往在这个阶段方法都是支离破碎的,比如你可能会学习人机工程学,你可能会学习设计心理学,你可能会学习工程学之类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思维把他们合在一起。不过起码这些词在你脑中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执行的指导思想了。

恭喜你,有这个觉醒,差不多大三了。

于是你不断阅读,不断的通过项目训练自己的思维,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精通了多种设计方法设计思维,同样的手绘可以用不同类型的方法作为指导思想,同样的设计推演可以用不同的思路进行迭代。

慢慢的你发现,你能在一个项目当中调用之前学过的多种设计专项思维方式了。慢慢的你发现,原来看似不同的设计方法背后其实有着类似的相同的本质。这个过程差不多就是设计方法的形成过程。

恭喜你,有这个觉醒,差不多大四了。

很多人的设计之路走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甚至更多人的设计觉醒都走不到这里,他们会把设计中的某些方法技法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手段,说实话这些已经足够了。

但偏偏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会多想一层,他们会思考方法背后的方法,他们会思考我研究这个方法的方法。

恭喜你,有这个觉醒,差不多可以读研了。

于是反思回顾一下,我们从构成手绘建模渲染开始进行技法训练,到我们进行人机工程学美学等科目方法训练,到我们提升科目到用户中心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综合方法训练。而最后本以为这就是终点的我们发现这才是开始的地方。

所以你会用方法背后的方法来融合这些方法,方法本身成为了你研究的对象,那么用英文的造词法,研究method的学问,就是 methodology 了。

但是往往越抽象越提炼的东西就越难表述。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设计大师们坐而论道,而我们似乎听懂了却一头雾水。借用中国智慧,因为本质上我们大部分人都在“器”和“术”的层面,而只有大师才会到“道”的层面。

器,工具和技法。
术,设计的方法。
道,方法背后的方法。

所以设计的研习过程并非只是技术的精进,而是伴随技术,我们驾驭技术的思维能力要随之前进。这个过程有点像不断思维升格的过程,所以很多时候我会用维度升级来给学生讲解他们设计实践当中的经验。

这也是我们经常传达的,你出国读研读的并不是技术和技巧,你读的是一种方法的思考方式,你会形成自己的设计方法体系,甚至更高层次的设计观念。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在于说教,相信大部分人都能看懂,但是能体会和感受到的并不多,那么我希望你能够在感受到他的时候。告诉自己:啊,这就是 methodology.

设计方法反思的文章难免枯燥,能看到这里说明对你胃口,不如点个赞再走,评论留下你的见解就更好了。

文章作者:Natt
教学总监
拉夫堡大学硕士
辅导学生多次录取伦艺/罗德岛/帕森斯/爱丁堡/米理等名校

任何关于院校和作品集的问题
欢迎随时和马克君沟通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