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你的用户体验设计作品集是诱饵,也是唯一的诱饵,让你进入工作申请过程的第一阶段。它是招聘人员用来决定是否打电话给你要求进行面对面面试或电话面试的东西。很多公司会花不到5分钟的时间来考察你是否符合他们的要求——如果他们在5分钟内得不到答案,他们就会转向下一位候选人。这就是让你的作品集恰到好处的重要性。

如果你想进入用户体验领域,你很可能听说过“用户体验设计作品集”这个术语。通过你的作品集,你总结了作为一个UX设计师的自己:你介绍自己,展示一些你过去项目的案例研究,突出你可以做什么,演示你如何处理问题,展示一些你的工作过程和结果。

然而,在你匆忙创建之前,你需要退一步来理解作品集到底是什么。你看,关于UX设计作品集有很多流行的误解——如果你不小心,你可能会创造出一些偏离目标的东西。因为你的作品集是获得第一次面试的最重要(有时也是唯一)的因素,你会希望它是最好的。

别担心,我们会保护你的。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用户体验设计作品集,以及你应该在你的作品集中包括什么!

1.什么是用户体验作品集?

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说,UX设计作品集就是诱饵。它的主要目的是让招聘人员对你这个潜在的同事感兴趣。换句话说,它是你吸引招聘人员的工具,因此你可以进入招聘过程的第一阶段:面对面面试或电话面试。因此,你的UX设计作品集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目的——在创建它时请记住这一点!


记住,你的用户体验设计作品集通常是决定你是否得到面试机会的主要因素。作者/版权所有:张玉祥及互动设计基金会。

为了进一步理解UX设计作品集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戴上我们的设计师帽子。我们从了解你的作品集的用户开始。

你作品集的用户是一家正在寻找新的UX设计师的公司。这有点宽泛,让我们更具体一些。更明确地说,你的用户是HR(人力资源)人员、设计主管和/或团队中的高级设计师。这些人通常参与招聘过程。这些用户有一个特定的需求:他们正在寻找新的团队成员。

那么,你的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来解决他们寻找新同事的需求呢?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让我们花点时间来想象一下招聘人员是什么样子的:当你在寻找一个新的UX设计师加入你的团队时,你想了解一个候选人的什么?

首先,因为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你会想要了解应聘者作为一个设计师和一个普通人的情况。你会很想知道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他们的动力是什么,他们喜欢做什么工作。你也会对他们作为人类的动力感兴趣——什么对他们有意义,什么让他们充满能量。这不仅有趣,而且与寻找新同事有关,因为当我们充满激情时,我们的表现往往最好。

其次,你会很想知道他们能做什么。毕竟,你雇佣某人是因为你有一些任务需要完成。那么,这个候选人能做好这些任务吗?

第三,你也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工作和思考的。这包括两部分。首先,你要了解他们作为设计师是如何思考的。例如,他们是根据直觉进行设计(不是一个好主意),还是使用设计方法?第二部分是关于他们如何在团队中工作。你会好奇应聘者是否谦虚,是否乐于接受反馈,是否认真学习。换句话说,你想知道和这个人一起工作是否一种乐趣(还是一种噩梦)。

好了,让我们跳出招聘人员的角度,回到你自己作为应聘者的角度。总结我们所学到的,以下是UX招聘人员会想到的三个主要问题:

1. 这个人是谁?他们的动力是什么?他们的背景是什么?
2. 这个人能做什么?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初级的UX职位,招聘人员会理解候选人可能缺乏一些只能通过工作经验获得的技能。
3. 这个人是如何工作和思考的?他们如何处理问题?这个人将如何与我们合作?我们会喜欢和他们一起工作吗?

因此,你应该通过你的UX设计作品集回答全部这三个问题,使它成为你获得面试的最佳诱饵。记住要回答所有三个问题——许多应聘者会忽视最后一个关于他们如何工作和思考的问题,并输给其他说明了这个问题的应聘者。好消息是你现在有了一个洞察力,可以让你的作品集脱颖而出!

你的作品集也应该快速回答这些问题。这是因为你的用户非常缺乏时间。招聘人员通常在你的作品集上花不到5分钟的时间,因为他们的作品集通常比他们能够评估的要多。在浏览了你的简历之后,招聘人员应该对他们是否愿意和你一起工作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想想2分钟的预告片,而不是完整的正片。你的作品集是为你说话的。它比你先行一步,去会见、问候和说服那些缺乏时间的陌生人,说明你值得他们花时间,你值得更多。它要抓住你最好的一面。

2.你的作品集应该包括什么?

现在你更好地理解了用户的需求,你会发现为他们设计变得更容易了。你的用户体验设计作品集应该包括:

1. 一些关于你的信息,来描述你的背景和动机。那么,你应该包括多少信息呢?展示你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和一篇关于你自己的短文。添加一些关于你对设计的热情以及为什么你喜欢或者会喜欢用户体验职业的信息。简明扼要。记住,你不是在讲述你的人生故事。
2. 对你能做什么以及你掌握了哪些技能的简明扼要的描述。记得附上你的相关学位和证书。
3. 3-4个相关的案例研究,是你过去项目的总结,突出你能做什么,你掌握了哪些技能,你如何解决问题,你如何与他人合作。

3.你如何证实你的技能和知识?

当你描述你能做什么时,你之前的工作经验显然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用你的学位和证书来证明你的技能也很重要。如果你是一个即将从业的或新的用户体验设计师,这是特别必要的。

4.你的案例研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如果有一件事必须要记住,那一定就是这条黄金法则:案例研究不仅关乎最终结果,还关乎过程。它是关于你如何工作和你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关于你创造了什么。

说得更清楚一点,这意味着你的案例研究不应该只是一堆你的设计的截图。你应该讲述一个关于你的项目的故事,你面临的问题,以及你用来解决问题的设计过程。例如,如果你在项目中使用了设计思维方法,那么你的案例研究应该概述整个过程,从如何与用户共情到如何原型化和测试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最终设计。

你也应该规划你的案例研究。这意味着你应该选择你最好的工作,只包括与你申请的职位相关的案例研究。例如,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用户研究员,你应该展示突出你的经验和研究方法专业知识的案例研究。是的,这听起来很明显,但你会惊讶地发现有多少人忘记了这一点。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你的用户体验设计作品集不应该是什么。

5.用户体验作品集不应该是什么

与流行的观点相反,你的UX设计作品集不应该是最终设计的屏幕截图的“画廊”。像Dribbble这样专注于漂亮的屏幕截图的设计网站,已经普及了作品集应该是什么样的概念。如果你盲目地追随这一潮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像Dribbble这样的作品集网站普及了作品集都是关于漂亮像素的错误想法。作者/版权所有者: Dribbble。

我们可以理解专注于最终结果的作品集的吸引力。毕竟,它们很漂亮!如果你的作品集中展示了你最终设计的精美模型,会给招聘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吗?嗯,不完全是。

你知道,正如我们之前所经历的,招聘人员不仅对你能做什么感兴趣,而且对你如何处理问题也感兴趣。漂亮的最终结果模型很重要,但它们只讲述了你故事的一小部分。就其本身而言,一组成品——不管它们有多棒——都无法揭示招聘人员希望看到的幕后情况。如果你想让招聘人员全面了解你的用户体验设计,你需要让他们经历整个过程。

但这个观点并不是我们的。听听Sarah Doody所说的,她有超过10年的UX设计经验:“我希望用户体验设计师能有更好的方式来展示他们的想法,而不仅仅是漂亮的像素和漂亮的线框图。”
——Sarah Doody, UX设计师和产品策略师

或者Jeremie Tisseau所说的, 他是用户体验机构 Morphosis Apps的CEO,联合创始人兼UI/UX设计师,拥有12年以上的经验:
“致UX设计师的公开信:
如果你申请的是一个UX设计的职位,而我在你的作品集里看到的都是UI设计和平面设计的工作,你可能并不适合这份工作。
我希望看到完整的案例研究,能够清楚地解释你试图解决的问题、业务目标、流程和方法、你进行的研究、web角色、客户旅程、用户故事、用户流程图、线框图、用户测试会议的结果……
作为一个UX设计师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能够以一种清晰的方式传达你的解决方案。如果你做不到,也许你应该尝试不同的职业。”
——Jeremie Tisseau,Morphisis Apps公司CEO、联合创始人兼UI/UX设计师

所以,不要只关注漂亮的像素。写一个关于你的设计过程的故事。向招聘人员展示你是如何从起点走到终点的。让他们知道你采取了哪些步骤,为什么要做某些决定。

因为就像生活一样,你的案例研究应该是一段旅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目的地。

总结

你的用户体验设计作品集是让你进入招聘第一阶段——当面面试或电话面试——的诱饵(也是唯一的诱饵)。招聘人员会通过你的作品集来了解你是谁,你能做什么,你如何解决问题以及你如何与他人合作。如果他们不能在阅读你的作品集5分钟内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他们可能会转向下一个候选人。

为了帮助你成功,你应该包括一个自我介绍,以及3-4个案例研究,展示你的设计过程,以及其如何导向了最终的结果。

记住,你不应该完全关注你的最终结果。你不仅要展示你创造了什么,还要展示你是如何做到的。这样,你的招聘人员就会知道他们是否愿意和你一起工作,进而,你是否会得到第一次面试机会。

原文链接:https://www.interaction-design.org/literature/article/what-is-a-ux-portfolio
翻译:马克笔设计留学
如果对于设计专业留学和作品集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和我们联系,微信:1371857483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