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是申请留学的硬性条件,不光是要达到院校的要求也是为了自己的留学生活可以变得顺利一些,如果英语达不到院校标准的话,那么申请之路会变得异常艰难。这期我们采访到的金同学就十分的优秀,雅思考到了7.5的好成绩,在采访中金同学也讲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来看看优秀的人是怎么学习的吧!
优秀的人
此刻,只想拿起书学习
大学四年,让我有充分的时间准备留学
Q:可以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的申请情况和背景吗?
J:我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专业是工业设计(其实我们学校基本学的都是交互设计的知识~)Gpa:3.71/4.0(88.86) Rank:2/60 ELTS: 7.5 获得的奖项有国家奖学金、亨通企业奖学金等,我的实习经历就是在百度知识垂类用户体验部、清华同方。
我申请的情况主要以欧洲为主,在临近提交申请的时候,加上了几个英国的学校,最终拿到了代尔夫特理工(交互设计)、伦敦艺术大学(服务设计)、米兰理工大学(交互设计)、埃因霍温大学(人机交互)、阿尔托大学(人机交互)的offer。
Q:在准备出国留学的这段时间里,都在做些什么呢?
J:我自己是在大一就确定了要出国的想法,愣是把自己的申请季变成了四年,但是也因为准备的比较早所以整体而言相对没有那么匆忙。
在考研、保研、出国、工作这几个大学毕业之后的选择方向中,出国算是其中比较耗时耗精力耗金钱且不确定因素最大的一个选择。所以在做这个选择的时候,往往需要和自己的父母家人进行比较深入的沟通,并且尽早(最好是大一大二)就对自己出国的国家、学校等有一个初步的方向和认识。
出国更多的是对我们大学四年,甚至整个学习生涯的综合性考察;同时因为不同国家的准备不同,不同方向所需要的准备也不同,所以越早越准备,最后能够申请到好学校的可能性也更大。
我的一个规划
P1.绩点
个人认为在整个申请过程中,绩点是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特别是一些相对排名较前的学校,对于绩点的要求往往都比较严格。而大部分专业的大学分课程往往都集中在大一的高数、数分等。所以建议大家从大一开始,就一定一定要认真考试!!!争取在大一、大二巩固好自己的绩点,为之后的其他准备材料腾出时间。
同时,一个好的绩点能给我们带来的附加价值还有奖学金、荣誉等,同时也能够为我们创造参加夏令营等机会。这些经历、荣誉等都是在出国申请过程中可以加分的部分。
P2.语言
语言作为出国的一个门槛,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来进行准备。我是从大二开始有进行一些简单的单词记忆,因为出国要求我的英语成绩在入学时还需要有效,所以我选择了在大三上学期报名。(具体的经验在后面关于语言的问题里有更详细的说明~)
P3.作品集/文书
文书我个人感觉最重要的是能够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审视。在写文书的过程中,我首先将自己整个大学期间所参加的活动、项目等进行了罗列(所以在保证成绩的前提下,尽量多参加各项活动在文书中的确可以给自己加分),然后在各个学校的官网中,对自己所申请的专业进行了解结合自己的专业理解,表达出自己和该校该专业的匹配度。
同时,建议大家的文书在写完之后尽量多给有过出国留学经验的老师、学长学姐看,当时我的文书总共应该改了不下二十遍才定稿。所以尽量早准备,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修改。(这一个方式,我个人觉得也比较适用于制作作品集的)
P4.实习/暑研
不同专业对于实习/暑研的要求可能不太一样。我的专业对于实习没有硬性要求,但是我在大四上学期,在将出国的作品集等准备的差不多的情况下,前往了百度知识垂类用户体验部进行了一段实习。
同时也有参加大创、清华大学城市创变客工作坊,同济大学参与夏令营等经验,让我有机会跳脱出学校,与别的高校同学、老师交流,进而对自己的学习、规划等进行更好地迭代反思。相比起一份实习证明来,我个人认为实习对于出国的帮助,更多的是在于我们通过实习的经历,将我们对申请专业更加深入的理解、个人能力的提升体现在我们的申请材料(例如文书、简历中的项目经历、作品集中)。
所以建议大家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多学多看,能够更好的将实习的经验转化成自己在申请过程中的竞争力,而不是仅仅为了一份实习证明、单纯的简单经验。
清华大学城市创变客工作坊
同济大学夏令营
百度知识垂类用户体验部
寄卖店创业项目
不管是考试还是面试记住要:心态好
Q:你都拿到了哪些Offer或者面试,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J:我最终拿到了代尔夫特理工(交互设计)、伦敦艺术大学(服务设计)、米兰理工大学(交互设计)、埃因霍温大学(人机交互)、阿尔托大学(人机交互)的offer。
面试的话,只有伦敦艺术大学是需要面试的。准备伦艺面试的过程其实相对仓促,根据老师发给我的提纲,以及网上、知乎上的一些资料,针对伦艺官网里对于我申请专业的介绍,以及自身作品集和经历,对提纲里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回答和梳理,并且在面试前和老师进行了迭代和模拟,让自己在正式面试时安心不少。
而最终的面试过程却是十分轻松。虽然因为一年多没有学习英语,导致当时自己对口语听力不太自信,但是整体氛围还是比较轻松。(所以大家一定要保持英语的学习啊!!!)老师只问了我两个关于对设计理解的简单问题,就当场给了offer(但是理由是,其实他们已经准备录我了,面试只是进行一个确认和简单的流程)
所以大家对于面试其实我觉得不用太紧张。把能够准备好的问题准备好,对自己的作品集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自信地去面对考官就可以了。雅思口语和面试的经历让我自己觉得,对于国外的老师们来说,相比起说的内容本身,我们个人自身呈现给他们的自信状态和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可能会是他们更看重的部分
Q:在申请学校的时候有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J:我对于目标学校、国家的选择时间相对较早。首先,我在大一选择的时候结合自己和家人的经历,因为自己比较喜欢和向往欧洲的环境和生活,确定了以欧洲作为我申请学校的地区。然后在大二的时候确定了以后继续我本科的交互设计方向之后,综合了本科老师的建议,同时询问了已经在国外的学长学姐、当时也咨询了马克笔的老师们,对欧洲地区的学校的综合实力、研究方向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后,结合自己本科阶段对于设计的理解和方向,选择了相关学校的选择。
我觉得申请学校其实也是在看学校和自己的匹配度吧,相比起一味的追求排名等,通过官网、就读经验等,在对自己有比较深的了解的前提下,去寻找一个和自己匹配度比较高的学校可能会是一个可以大家参考的方法。
Q:你的雅思成绩非常高?当初是如何准备的呢?
J:像雅思这种语言考试,我个人不建议把战线拉的太长。首先,我当时根据我的梦校(代尔夫特)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我当时基本的学习状态是,利用了三个月,把所有课外时间都用来学英语。
早上六点起床练口语,利用一些比较好的app进行对自己发音进行纠正,并且把当季的所有问题库进行准备,把每一个题目的框架等都用手写的形式进行巩固。
不上课的时候练习阅读、听力和作文,晚上集中的时间进行模考。并且利用之前考过试的小伙伴的一些经验和网课进行自学。特别是针对自己比较薄如的听力部分,听了很多次网课,对其中的方法等不断进行实践和巩固练习。
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心态吧。同时每次考试不给自己留后路,都当作最后一次考试去考。而且当时我给自己的要求也是,如果三次没有达到目标分数,我就选择在国内读研。可能也是这种逼自己的心态到最后让自己比较幸运地拿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
设计就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
Q:在制作作品集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或者特别有意思的经历)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J:做作品集的过程虽然辛苦,但现在想想也是整个申请过程中对于设计知识提升最大的一段过程。因为准备的比较早,所以在作品集前期的准备时间相对充裕从容。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作品集里的作品也处于一个比较“稳定”地进展。
现在想想最困难的部分,应该是快要提交的时候。大概是九月份左右。当时“误认为”自己作品集准备的比较充分,收尾过程会比较容易,所以在九月初我就进入了百度进行实习。但是没有想到原来作品集的收尾过程其实更加考验人。需要根据不同院校准备不同版本,调整不同板式,甚至对相应内容都需要有修改。
最重要的是,在作品集收尾的时候,学设计的同学总有一种“感觉可以再好一点”、“不到ddl我还可以再继续改”的执念。所以那段时间,就开启了,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八点赶到公司,在十点上班前整理作品集。从公司回到宿舍晚上九点到凌晨一点继续改作品集。所以也经常半夜给老师们发消息(现在想想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改了八百遍的作品集
每次给老师发消息的时间
Q:可以在你的作品集中挑一个你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给我们讲一讲吗?
J:那我就来讲讲第一个关于听障人士的项目吧。
通过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为期两天的观察发现阻碍听障人融入正常社会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沟通即我们所说的手语问题。这给我了一个思路,在沟通系统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健听人。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多数的健听人出发,解决听障人融入问题?通过调研我发现,健听人不愿意学习手语的真正原因是他们把手语看做是“弱势语言”。而基于此,我通过进一步的竞品及对手语的研究,提出『让手语变得和英语日语一样亲近以建立听障人与健听人之间的平等观念』这一概念,并产出结合手势舞、活动社团等学习手语的软件——手望。而幸运的是,在我妈妈和中国残联艺术中心的帮助下,这个项目正在和中国残联的听障人进行进一步的迭代,我也希望未来可以继续在该领域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Q:关于为听障人士做的设计,可以分享一下你的设计想法和思考吗?
J:因为母亲是一位从事听障领域十余年的老师,我从比较小的时候就有机会和听障人接触。而长期与他们的接触,以及我母亲的影响下,我开始慢慢地养成了较为敏锐的观察力。很多时候因为沟通的障碍,让我学会耐心细致地静下心来观察他们的行为,并且努力去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他们身上的坚韧和意志,以及十余年里在潜移默化中带给我的积极影响。
在大学本科的期间里,一方面,我发现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建立起设计师最需要的“同理心”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作品集及我的毕业设计对于听障人士的相关设计过程,更是让我体会到,对于听障人士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能够建立起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和“被认可”的平等与尊重感。而当我们作为设计师去用心“融入”他们的生活,同时利用设计所给予我们的理性思考,通过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是的确能够有机会产出一些有价值的尝试。
而能够有机会利用自己所学,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一些小尝试对于我来说,是申请阶段很珍贵的一段经历。它让我感受到设计的价值;同时对于我自己在坚持做设计这条路上,也是一个很大的源动力吧。
跳出舒适圈,坚定自己的选择
Q:谈谈在马克笔的学习感受吧。
J:最大的感受就是充实~开心~在马克笔的学习过程老师们都十分认真负责,不管是在设计知识还是生活当中,都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和建议。比起机械枯燥的上课,我觉得马克笔的老师们更多地会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我的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比如木子老师在发现我色彩部分比较薄弱、审美比较捉急的情况下,特意还增加了对于色彩构成等课程的讲解。natt老师、安老师也是在每个阶段,都会根据我的问题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
而我对于设计的很多理解,也是在马克笔里,通过老师们的讲解慢慢构建起来的。Darren老师也是相当耐心。在我坎坎坷坷瞎折腾的申请季里,我其实一直比较摇摆不定、十分纠结。但是老师也是一直十分耐心地等待我,并且给我不少建议。
Q:最后有什么建议想要给学弟学妹们吗?
J:回顾我的四年申请。最后收到dream school的offer时真的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虽然现在因为疫情又多了不少不确定性,但是被学校认可的感觉真的是太太太幸福了)也因为出国是对于我整个大学四年所有经历的审视,所以我也努力在四年里把大学能够经历的选择都体验了一遍,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审视反思自己,努力跳出舒适圈,瞎折腾完了这四年,也在慢慢重塑自己的自信。
在整个申请过程我觉得都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吧。通过更多机会,去经历不一样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知之后,确定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再带着不后悔的坚定和跳出舒适圈的勇气,去坚持自己选择的路。是我自己对于未来规划的选择方式。它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只是众多选择里的一个小小的参考而已。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因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明白现在的自己其实还是一个勉强入了点门的设计学徒,也希望可以继续保持对设计的执着,继续去探索设计领域知识,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继续去探索不一样的世界。也希望大家无论是对自己的未来做怎样的规划,都可以勇敢地坚持下去并且体会到在接近梦想过程中的成长。
非常感谢金同学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看完的同学们可以和金同学一样保持对设计的执着,勇敢的探索设计领域,热爱生活,热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