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每年我们都会遇到很多希望转专业申请交互或者服务设计专业的学生,很多人在刚开始时都会经历一段迷茫期,应该如何去准备自己的作品集?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在2019年的申请季中,马克笔设计留学的宋同学也曾经历过这些迷茫,但最终却收获了英国院校offer大满贯的优异成绩?那么她又是如何做到的呢?通过这一篇采访,相信你会受益匪浅。

优秀学员

热乎乎的offer

抛开现代化的城市环境,我选择感受历史与艺术

Q:可以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的申请情况和背景吗?

S:我目前就读于湖南大学建筑学专业,GPA3.6/4.5,均分85,今年就要毕业了,最终拿到了伦敦艺术大学,皇家艺术学院,格拉斯哥艺术学院以及拉夫堡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offer。

Q:在申请留学学校的时候有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S:我首先考虑的就是国家,可能受建筑学的影响,在学外国建筑史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欧洲的建筑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再加上我大四去了一趟新西兰,觉得那边的建筑环境很像现代工业的标准化产物,走在大街上完全感受不到当地的文化历史,我还是喜欢有历史底蕴的的国家,因此就排除了美国和澳洲,确定只申请英国和欧洲的学校了。

学校方面,我会结合排名、设计风格和课程设置来进行选择。英国基本上选的都是艺术类院校,因为我本科属于理工类的所以很想去感受艺术的氛围,并且我的作品集中也有两个项目很概念,觉得申上艺术类院校的几率大一些;欧洲学校的话,我选了几个在建筑界中比较有名的学校,交互和建筑都好的学校会更适合我一点。

从建筑到交互的转变,设计要适合自己才可以

Q:你本科是就读的建筑设计专业?为什么会选择转专业申请交互设计专业呢?

S:因为小时候喜欢画画,所以当时的高考志愿都填了建筑设计,最后也如愿以偿的考上了湖南大学的建筑学专业。现在回顾一下建筑学的学习经历,我其实在大一大二学习的时候非常投入,熬夜是家常便饭,但也乐在其中,在那段时间里觉得做的设计都很好玩。

但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开始逐渐明白建筑设计是什么了,工作流程要怎么走,一些条条框框也开始加了起来,这时候就感觉设计慢慢变味了。其实当时我还没有转专业的念头,而且还很喜欢建筑设计,直到大三快结束的时候,熬夜越来越多,最终的设计也不能说服我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造型能力并不算出色,反而更喜欢花费时间在效果图上,那时就开始觉得可能建筑设计并不适合我。

我平时喜欢看一些展览,经常跑去我们学校的设计学院看作业展,看到过交互设计的展览,后来又去参加讲座了解到交互设计,感觉自己对交互设计更加感兴趣。之后自学了一些交互的线上课程,也旁听了一些讲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我真的很喜欢交互设计:从发现问题,产出原型,再不断迭代至发现一个相对最优的方法,满足使用者需求这种富有逻辑性的设计思路,于是我就开始认真考虑以交互设计作为研究生阶段的新方向。

Q:在你看来,建筑设计和交互设计的区别和相似之处分别有哪些呢?你是如何克服转专业这个困难的呢?

S:其实设计都是相似的,相同点也有很多,比如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发现的过程)、调研(建筑会选择实地调研,交互设计也需要用户调研)以及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在建筑学的学习过程中都会慢慢获得,都是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同之处可能在于设计对象和设计概念。从设计对象来说,交互设计更多的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而建筑是以“环境”为本的设计,“环境”不仅仅是居住环境,也有历史关系,决策以及象征的意义。从概念上说,建筑师更偏好于给设计融入一个理念,可能是哲学观也可能是文化意义,而交互概念是比较弱的,更务实,就是以用户为中心,解决痛点。在我看来,总体上建筑是感性的,交互是理性的。

我并没有觉得转专业很困难,可能是因为建筑设计的学习太辛苦了,所以相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自学交互设计时让我感到很放松。

Q:我们了解到你曾经有一个学期到台湾交换学习,请问这段经历对你有什么帮助?

S:去台湾交换学习的时候,已经确定研究生要转专业了,所以在选课的时候就选择了一些其他领域的课程,来补足下我背景中的不足,比如视觉传达课程、文创设计的课程等。当时我选了一门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课程,我们的课题是为一个台湾的家族历史建筑祠堂——德馨堂做创意更新设计,有的小组做了祠堂的折叠书,有的利用祠堂当地原料做了香砖的设计,有的做了logo和宣传册设计,我所在的小组做了AR建筑复原的设计,接触不同专业的人后才会发现,原来设计有这么多种可能性啊。

台湾的学校十分重视小班教学,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会很多。我选了一门建筑遗产再利用的课程,总共是10名同学,三名台湾本地同学,三名大陆同学(包括我在内),三名香港的同学,一名来自非洲的同学,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学生做演讲和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要英语进行表达。小班教学模式真的是很重视每个学生的想法,老师会提问问题,每个学生都要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很多时间都是留给了学生进行交流。像我这种上课就不爱发言的人来说,刚开始很困难,有的时候感觉自己说的没逻辑性,但是老师和同学都会鼓励你,慢慢几节课下来也就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真的很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

来看看宋同学所拍摄的台湾吧↓

制作作品集的过程很艰辛,但生活处处充满着惊喜

Q:能说一说在作品集当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项目吗?

S:我最喜欢的项目叫BetterLiving,是结合了建筑、交互、导视设计的服务设计项目,内容是为一个老旧小区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和促进居民间的交流而设计的。老小区内部的公共活动空间几乎没有,私家车占据了居民们的室外活动空间。社区中的年轻人都搬走后有大量打工人员租住,原住民只剩下了退休的孤独老人们,原住民和外来租户之间有很深的隔阂和误解。

我的设计是由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的建筑设计和一个app组成的,希望可以通过提供公共活动空间来促进原住民和外来租户之间的交流。

社区服务中心内设计了很多的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例如麻将室,读书室,美术教室等等来保证居民们的丰富的社区活动,促进居民们交流,同时中心拥有个性化定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人来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推荐路线等。通过app,居民们可以线上预定公共活动空间,报名线上课程,招募活动伙伴,买卖和租用物品,寻找停车位等等。整体来看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包含了各个层级的设计和组织之间的配合。


(作品集图片均已授权)

Q: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在制作作品集时的一些趣事吗,有没有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S:记得当时做第一个项目,用户对象是建筑学的学生,我当时专门去了隈研吾的建筑展,去调研目标人群。采访陌生的人总是会有惊喜,当时就恰好问到了一个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姐姐,知道我要出国留学,还给我讲了好多国外的生活,整整聊了一个小时;还遇到了一个和我同专业的哥哥,正在北京实习,给我讲了关于建筑方面的实习生活。第一次没有队友,自己一个人出去采访还是很成功的,况且还遇到了一些令人惊喜的事情。

Q:在准备作品集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你是怎样克服它们呢?

S:我有一个交互装置的设计,利用Arduino来完成“传递触觉”的效果。这个装置通过读取用户输入的照片来生成相应的凹凸表面。比如,用户输入已去世亲人的手的照片,便可以通过这个装置来再次摸到这双手来缓解悲伤的情绪。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这么复杂的设计,因为每一个触点都需要一个舵机带动来上下运动,我当时计算下来需要600多个舵机,上千根导线,编程就更不用说了,复杂度可想而知。后来我跟马克笔的程老师商量后就决定只做一个局部设计,但是所有的过程都要一步步实验做出来,未完成的可以当作对设计未来的设想。当然实验的过程也很艰辛,我为了实现结构想了非常多的方式,还去问了很多学机械的朋友,在此谢谢马克笔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帮我一起想结构,我一个人真的不能完成这个设计,真的太感谢了!!!!

未来还很远,当下我们一起拒绝拖延症

Q:对于未来的留学学习和生活有什么计划呢?

S:目前的计划就是好好学英语和做饭,英国的黑暗料理真的不能让我接受,然后出国的话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疫情的关系不知道今年会什么时候开学,只能随缘。现在的我也没什么具体的计划,一切等开学再说,毕竟我也不知道老师会留什么作业。

Q:为什么选择马克笔呢?能分享一下在马克笔的学习体验吗?

S:因为马克笔有爱啊!在马克笔的日子里,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是超级开心,木子老师很温柔,经常夸我鼓励我,搞得我很不好意思;安老师每天都会跟我们分享有意思的事情,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一点也不无聊,还帮我解决各种技术难题;金老师在我的申请过程也非常细心负责;工作室的小零食全天候供应,一个月养胖了我五斤;程老师带我打开了新世界,让我拖延症没有复发;还有就是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即使离开北京了我们也还都保持联系,大家真的太照顾我了,想起来我就会感动到流泪!别问,问就是马克笔最好!

Q:对于未来你自己有什么计划吗?关于留学方面有什么建议给之后的学弟学妹们吗?

S:我这个人从来也没有什么长远的计划,都是走到哪就干到哪,目前就希望能按时毕业,安稳地读完硕士,回国找份工作,开心地做设计就可以了!

因为我是转专业申请,所以建议想转专业的同学一定要趁早准备!早准备一定会稳很多,而且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知识,对有拖延症的同学(比如我)也会有好很多。另外申请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官网对于背景的要求,欧洲的学校对转专业不太友好,所以有转专业想法的同学可以提前选相关的课程来达到一些学校的学分要求。

还有就是我不建议语言和作品集一起进行,因为这两项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语言最好是速战速决,但是作品集一定要慢慢打磨。

感谢宋同学接受我们的采访,让我们了解到在转专业的道路上需要做这么多的努力,也希望给2020年申请的同学们带来一些动力,不要急于未来,踏踏实实走好当下的每一步。

如果对于设计专业留学和作品集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和我们联系,微信:1371857483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图片均由宋同学拍摄提供,我司获得授权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