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设计思维并不是设计师独有的——所有文学、艺术、音乐、科学、工程与商务界里著名的创作家们都曾运用过设计思维。那么,又为何称之为“设计”思维呢?设计思维的独到之处,在于通过模拟设计师的操作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系统性地提取、教导、学习并运用以人为本的技术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无论是在设计上,工作上,国家环境上,还是在我们生活中。

一些全球领先品牌,比如苹果,谷歌,三星和通用电气(GE)都早已迅速采用设计思维的操作方式。与此同时,世界许多一流大学都已开设课程讲解设计思维,其中包括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院(也被称为d.school),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然而,你知道什么是设计思维吗?它又为什么这么火呢?好了,下面我们直奔主题,为你讲述设计思维究竟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如此受市场的青睐。

什么是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我们在其中力求去理解用户、质疑假设,并重新去界定问题,以求找到那些最初我们也许没能想到的备用策略与解决方案。同时,设计思维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以解决方案为基础的办法。它代表着另一种思维与操作的方式,以及各种实践方法的集合体。

设计思维着重于培养我们深入了解所设计的产品、服务的对象的能力,以帮助我们观察目标用户并产生共情(empathy)。同时,设计思维还在我们审视问题、审视假设、审视后果等种种审查的过程中给予帮助。它既能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重新界定问题,还能通过头脑风暴带来许多创意,以及在构建原型与测试环节中运用实践的方式。这对处理那些模糊未知的问题极为有效。此外,设计思维还涵盖了不断进行着的实验:绘制草图、原型制作、测试、以及检验概念与想法。

设计思维的阶段

当下广泛使用的设计思维有着许多不同的类型,他们都分成三到七个不等的时段、阶段或模式。然而,所有类型的设计思维都非常相似,都是基于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在1969年提出的同一原则进行演变的。本文着重讲述的,是d.school所提出的五阶段式设计思维模型。而选这个模型的原因,也是因为d.school在设计思维的运用与教学方面一直遥遥领先。根据d.school的定义,设计思维的五个阶段分别为:

  • 共情(empathise)——与用户群体共情
  • 界定(define)——用户群体的需求、他们的问题所在、以及你自身的见解
  • 概念化(ideate)——通过质疑假设并为创新解决方案构建想法
  • 原型制作(prototype)——以便设计解决方案
  • 测试(test)——解决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这五个时段、阶段或模式并不是一直连续的。他们不必遵循某种特定的顺序,可以同时进行也可迭代地重复。因此,不应该将这些阶段看成一个阶级分明的、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反,我们应当将它看作一个用于创新项目的模式或阶段的概述,而非操作步骤。


Author/Copyright holder: Pixabay. Copyright terms and licence: Free to Use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将这个过程以五个阶段或模式的形式拆分了开来,即:1.共情,2.界定,3.概念化,4.原型制作,5.测试。然而,像奥古斯特·罗丹这样伟大的艺术家(雕刻了著名雕像“思想者”(The Thinker 或Le Penseur)),很大几率也在他的艺术作品中运用了同样的创新设计过程。同理,所有文学、艺术、音乐、科学、工程与商务界里著名的创作家们,在过去现在都运用过设计思维。

固定式思维模式的问题

有时候,要理解像设计思维这样难以描绘的东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理解什么样的东西不算是设计思维。人们会自然而然地以重复性的活动与经常用到的知识为蓝本,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模式。这帮助我们在类似或熟悉的情境下,迅速采取相同的措施与调动同样的知识面。但这也可能会阻碍我们快速便捷地找到或发展新的方式,去看待、理解并解决问题。通常这类型的思维模式被称为“图式”(schema),即当我们受到某类环境刺激时,在脑海中生成激发的、条理清晰的信息组,与事物、行动、想法之间的关系图。一个简单的图式含有大量的信息。

比如说,我们脑海中有关狗的图式,包含了四条腿、有皮毛、尖牙、尾巴、爪子的模样,以及许多其他可观特征。当环境刺激因素与这类图式吻合后,即便是细微的联系或是仅有些许特征,脑海也会立马被代入这类型的思维模式。由于这些图式是自动受到刺激的,因此这也妨碍了更适合这个情境的感象出现,或阻碍了我们以一种能促成新型问题解决策略的角度,去看待一个问题。而创新型的问题解决方式,也被称作“跳出思维局限”(thinking outside of the box)。

问题解决方式的例子:思虑重重 Vs 思路新颖

跳出思维局限,能为棘手的问题提供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然而,跳出思维局限也意味着挑战,因为人们会自然而然的以身边重复性的活动与常用到的知识为蓝本,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模式。

几年前,发生过这样的一个事件。一名卡车司机试图把车从一座矮桥下开过,不过他失败了,车被硬生生地卡在了桥下,他也无法继续往前或往后开。后边的故事是这样的:由于卡车被卡,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也引来了一群应急人员、工程师、消防员以及其他卡车司机,聚在一起商量讨论各种让卡车脱困的方法。应急人员争着说要么把卡车的一部分给卸下来,要么把桥的一部分推掉。每个人也都提供了符合其各自专业水平的解决方案。

一个路过的小男孩听到大家在争论不休,看了看车,看了看桥,接着又看了看路,若无其事地道:“为什么不直接把轮胎放气呢?”这让这群急着想解决问题的学者专家们感到震惊不已。当试着把轮胎放完气后,卡车也轻而易举地开了出来,受到的损伤也只有当初试图开过矮桥卡到的那一部分而已。这个故事说明了,我们面临那些困难时,最难想到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最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都是在自我约束的局限里思考问题的。


Copyright holder: Wystan, Flickr. Copyright terms and license: CC BY 2.0

我们人类常常很难去质疑我们的假设与日常知识,因为我们习惯于不断建立思维模式,这样就不用每次从头认识每一件事。我们或多或少会下意识地依赖于日常流程——像是早上起床、吃饭、散步、看书——而我们在估量工作或个人生活中的困难时也仍是如此;尤其是,专家学者们都很依赖于他们固有的思维模式,这让他们很难去质疑他们的认知,这本身也很具有挑战性。

故事叙述的魅力

为什么我们会提到上边这个故事呢?因为讲故事能帮助我们创造机会、想法与解决方案。故事都是围绕着真实的人物与他们的生活展开的。故事的重要性,体现在它们是具体事件的叙述,而非一般性质的陈述。它们给我们提供了详实的细节,帮助我们设想某些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说到这,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一分多钟视频,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设计思维吧。

设计思维通常被称为“局限外(outside the box)”的思维。视频里小孩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质疑我们的假设与找到新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是如此重要。

设计思维,或“局限外”的思维

设计思维通常被称作“局限外”的思维,因为设计师都在不断尝试开发新的思维方式,而不是遵循主流或更常见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计思维的核心是通过分析与理解用户如何与产品交互、以及调查用户在其中操作的条件,来改进产品。此外,设计思维的核心还在于提出关键问题、与质疑假设的求知欲与能力。局限外思维的一个要点是要伪证以前的假设,也就是说,你要做的是对过去的假设进行修饰,从而有可能证明它们是否有效。一旦我们对一个问题的条件作出了疑问与调查,探索解决方案的过程也将帮助我们去正确看待该问题的局限性与其方方面面。设计思维给了我们一种深入挖掘这方面的方式,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调研、原型制作与测试,从而发现改进产品、服务或设计的新途径。

用户体验之父,唐·诺曼(Don Norman),即发明了“用户体验”这个术语的人,对什么是设计思维以及它的独特之处是这么解释的:

”……我越思考设计的本质,越反思我最近遇到的工程师、商业人士以及其他盲目解决他们认为无需质疑或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的人,我意识到这些人需要感受一下良好设计思维的好处。设计师们已经研发了许多技术,来避免陷入过于简单的解决方案中。他们把最初的问题当作一个建议,而不是一个最终陈述,然后发散思维思考这个问题陈述背后的真正问题可能是什么(例如,通过使用“5个why”的方法来找出根本原因)。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迭代的、可扩展的。设计师们反对一蹴而就地找到所述问题的解决方案。相反,他们首先会花时间确认需要解决的基本的、重大的(根本)问题。在他们找到真正的问题之前,是不会去寻找解决方案的。而即便是找到了,他们也不会立刻把问题解决,而是会停下来思考一众可能的解决方案。只有到那时,他们才会最终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就被称为“设计思维”。
——唐·诺曼,《反思设计思维》(Rethinking Design Thinking)

设计思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第三种方式

设计过程往往涉及到不同部门的许多不同人群。因此,制定、分类并汇总想法与问题解决方案会变得非常困难。维持设计项目的正常进行与组织核心思想的一种方法,便是使用设计思维。

蒂姆·布朗(Tim Brown),著名的创新与设计公司IDEO的CEO,在他的畅销书《设计思考改变世界》(Change by Design)里提到,设计思维的基础要素是对人们所面临的问题,而生成一种整体、共情的理解, 它涵盖了那些模糊的、或固有的主观概念,如情感、需求、动力与行为的驱动因素。这不同于纯粹的科学方法,即在理解与测试用户需求和情绪的过程中,保持更多的距离——比如说,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蒂姆·布朗总结道,设计思维是第三种方式:本质上它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形于设计领域中;设计思维将理性研究分析与以用户为中心的整体视角相结合,以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设计思维能深入挖掘我们的能力,即那些被更为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忽视的能力。它不仅以人为本,本质上与它本身也都是人性化的。设计思维依赖于我们的直觉能力、识别模式的能力、构建具有情感含义与功能性的想法的能力,以及运用文字或符号以外的媒介来表达自己的能力。没人想要在感觉、直觉与灵感的基础上经营企业,但过度依赖分析与理性却也同样危险万分。而设计过程核心的综合方法(即设计思维),则提供了‘第三种方式’。”蒂姆·布朗,《设计思考改变世界》,前言。

设计思维中的科学与理性

一些科学活动会包括分析用户如何与产品交互,以及调查他们交互的条件,即研究用户需求、汇集以往项目的经验、思考产品目前与未来的具体情况、测试问题的参数,和备用解决方案的实际应用。设计思维的调研不像纯粹的科学方法那样,对问题的大多数已知性质、特征等进行测试,从而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它包括了研究问题的模糊因素,以揭示先前未知的参数并制定备用策略。首先回答问题,出国留学作品集可以放快题作品吗?答案是肯定的,快题作品是可以放进出国留学的作品集当中的。

在得出大量潜在的问题解决方案之后,挑选过程则以理性为主。设计师应该分析并伪证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以便为设计过程中每一个阶段所确认的问题或障碍,找到最佳可行性方案。考虑到这一点,也许更正确的说法是像克林特·朗格(Clint Runge)说的那样,设计思维不是跳出这个盒子似的局限思考,而是在局限这个盒子的边缘、角落、翻盖与条码下进行思考。


Copyright holder: Interaction Design Foundation. Copyright terms and license: CC BY-NC-SA 3.0克林特·朗格是著名青年市场营销机构Archrival的创始人与总经理,也是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的兼职教授。

通过全面理解人类以引发创造性想法与解决方案

设计思维以科学与理性为基础,力求对人们所面临的问题生成一种全面的、富有同理心的理解,并试图与人产生共鸣。这涉及到模糊的、或固有的主观概念,如情感、需求、动力与行为的驱动因素。设计思维中生成想法与解决方案的本质,代表着这种方法通常更为侧重关注于用户操作的环境,以及用户在与产品交互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与障碍。同时,设计思维中的创造性因素,也存在于那些用来生成解决方案、并深入挖掘真实用户的操作、行动与思想的方法中。

设计思维是一个迭代的非线性的过程


Copyright holder: Interaction Design Foundation. Copyright terms and license: CC BY-NC-SA 3.0

设计思维是一个迭代的、非线性的过程。这其实意味着设计团队会不断地运用他们得到的结果,去审查、质疑与改进他们最初的假设、理解与结论。初始工作过程中的最后阶段的结果会影响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帮助我们确认问题的参数,以及重新界定问题;甚至最重要的,也许还能给我们提供新的见解,这样我们就能找到那些最初我们也许没能想到的解决方案。

设计思维适用于任何人

蒂姆·布朗同时还强调了,设计思维的手法与设计的策略属于一个企业的各个层面。设计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设计师,也适用于那些有创意的员工、自由工作者、甚至领导们,那些为企业与社会推行新的方式、而试图将设计思维融入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各个方面的员工、自由工作者与领导们。

“设计思维开始于设计师们几十年来所学习的技能,他们在商务的实际约束范围内,寻求运用可行的技术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求。通过将那些人类的需求与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东西结合起来,设计师已能够设计出当下受到我们青睐的产品。设计思维的下一步,便是把这些设计工具交到那些从未想过自己能当设计师的人手中,并把它们运用到更多不同类型的问题上。”——蒂姆·布朗,《设计思考改变世界》,前言

在本质上设计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形于设计领域中;设计思维将理性分析研究与以用户为中心的整体视角相结合,以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小结

在本质上,设计思维是一种针对设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包括评估问题的已知方面,并进一步鉴定促成问题产生条件的模糊或外围因素。这与一种更为科学的方法相差甚远,这种科学的方法即测试具体和已知的层面以得出解决方案。此外,设计思维也是一个迭代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不断地质疑并获取认知,以便我们能够重新界定问题,并试图找到那些最初我们也许没能想到的解决方案。而设计思维,也常常被称为“局限外思维”,因为设计师们都在不断尝试开发新的思维方式,而不是遵循主流或更常见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像艺术家们一样。设计思维的核心,是通过分析与理解用户如何与产品交互、以及调查用户在其中操作的条件,来改进产品。它给了我们一种深入挖掘这方面的方式,以找到提高用户体验的途径。

“‘设计思维’这个标签并非一个谜语。它描述了来自设计与非设计背景的人们,在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时,如何运用经验丰富的设计过程。我对这个术语得到认可感到由衷的欣慰,并希望它的用途能够不断扩大,能被全世界的人所接受理解,最终让每一位领导人都知道如何运用设计与设计思维进行创新,并取得更好的成果。”——比尔·莫格里奇(Bill Moggridge),IDEO联合创始人,《设计思维:亲爱的唐》

原文链接:https://www.interaction-design.org/literature/article/what-is-design-thinking-and-why-is-it-so-popular
By Rikke Dam and Teo Siang
翻译:马克笔设计留学·夏秋

0 0 vote
Article Rating
订阅
提醒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