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一,我尝试翻一翻大师们的个人网站,找一些案例丰富一下课件。于是我开始回想那些能够被我们称为大师的设计师们,开始尝试一点点看他们的过往经历和项目。
于是,我发现了一些好玩的、值得思考的东西。
“Don’t make juice with this juicer” – Don Norman 评价斯塔克榨汁机
在Don Norman 的TED 演讲中,他在谈美学对于人的影响,举例就是斯塔克的榨汁机,他也直言自己买它完全仅仅是因为美感。于是,案例分析的第一步,我找了大名鼎鼎的 菲利普·斯塔克。
毕竟这是著名外星人榨汁机的设计师,虽然前两年的小米MIX2 也力推他作为“主设计师”也确实让他火了一把,虽然小米 MIX 整个产品线都力推极简,然而我理解中的 菲利普·斯塔克 和极简没有任何关系。在我眼中他秉承的是一种幽默感与美感大于功能和实用性的设计理念。
于是,我尝试去他的网站上看看有关“极简”的案例。果不其然,首先看到的是这样幽默、有趣与冲突的例子:
出处:https://www.starck.com/celebrating-the-genius-p3545
但毕竟这不是小米MIX的斯塔克,也不是产品设计的斯塔克,持续寻找之下,我找到的一个真正“产品”的例子是这样的:
出处:https://www.starck.com/dial-for-snsm-by-starck-p3491
Emmmm…. 说实在的,我觉得这个,怎么说,非常….. 大二风格…..
我又深入查询了一下,得到这样的信息:
出处:SNSM截图 https://www.snsm.org/dispositif-individuel-dalerte-et-de-localisation-dial-0
根据斯塔克网站和SNSM网站,这个东西是2018年年底发布的,这更加加强了我内心的 emmmmm 感…..
“Minimalism is about creating complete harmony and not about making simple.” – Naoto Fukasawa / 深泽直人
深泽直人的设计,说实在的,从给淘宝心选做的所谓“零度拔模角”文具系列,我就开始 “emmmm… 这真的有必要吗” 来看这个理念了。经过我尝试与多个学生隐匿设计师名字并展开所谓“零度拔模角”与“注塑拔模角”的讨论,似乎很多人都和我一样“emmmm…. ” 了起来….
深泽直人的设计确实具备一定的 intuitive use 的感觉,即直觉的使用,我想象中应该这样用,那这样用就对了,深泽直人称之为“无意识设计/without-thought design”,对于这一点,我也是认可的,虽然不能够如同欧系设计流派一般讲求设计方法论与执行力,但从一定程度上这样的概况还是具备解释力和指导性的。
深泽直人的网站上,平平淡淡各种所谓“性冷淡风”的产品,也许大师可以删掉了一些他自己认为不好的案例?于是我借助 Google,找到了这样一个 emmmmmm… 的案例:
图片出处:https://www.designboom.com/design/news-from-naoto-fukasawa-and-plusminuszero/
第一反应,这™是啥?解释说:the kind of bag you don’t hesitate to place directly on the ground. 翻译:这是那种你完全不会犹豫要不要放在地上的包。 Emmmmm… 妙啊…..
反手我就回到了深泽直人的网站,无论是搜索还是肉眼疯狂刷新,都找不到这个所谓的 Sole Bag, 再一次,emmmmm…. 难道大师自己也不喜欢?毕竟 designboom 上的文章发布于2009年,距今已经10年了。
这一节开头引用大师的话,说的是极简是完全的和谐感,而非单纯的简单,当我看到这只鞋这个包包的时候,我在努力压抑自己内心对于它诙谐感的喜欢而告诉自己这是一种和谐,差一点,我就成功了。
“早” – 鲁迅
于是,我隐去了作者信息,发起了朋友圈看法小调查,结果大致如此:
深泽直人这边:
斯塔克这边:
结果上,显然大家对于深泽直人设计中的意外与诙谐更加感兴趣,评论更加热烈,而对于斯塔克这个项目,显然更多小伙伴没什么太大兴趣,但也是表达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由于完整回复太长这里就不贴了,但简要来说,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这样的设计要是我做的,交给老师,老师一定会打破我的头然后反驳我说“这结合也太生硬了吧?”或是“你连加法都懒得做了吗搞这么大一个独立产品?”。 就像:鲁迅在桌子上刻上一个“早”字就是自我明志,而你在桌子上刻上一个“早”字你妈妈会打断你的腿。
怎么看这样的现象呢?
“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seful” – Dieter Rams
之前李永乐老师非常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讲了讲什么叫“幸存者偏差”。其实我理解的设计大师,大都也带着一定的“幸存者偏差”。这里不做展开,聪明的你一定知道如何寻路。所以我想表达的是:其实所有的设计师都会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产品,也许(我是说也许,防止杠精)斯塔克在设计榨汁机的时候真的考虑用它榨汁、也许(我是说也许,防止杠精)深泽直人在设计CD机的时候也仅仅是坐在马桶上看到了换气扇。
大师给我们的意义,在于有些启发和讨论,我一直觉得(防杠精:我是说感性的觉得,而不是理性的认为)一定程度上说深泽直人和斯塔克这种一眼看到亮点的设计,似乎不是指导性强、适合我们草根设计师学习模仿的设计师。深泽直人洞察在于已经解决了问题之后的 intuitive use 层面,而斯塔克则擅长于关注美学中的意外设计。
所以,他们在我的认知当中,他们和 迪特·拉姆斯 或是 乔纳森 这种类型的设计师不太相同。我们看到拉姆斯或是乔纳森的设计,可以向上分析他们的指导思想、问题解决思维,进而指导我们自己的设计;而大部分 深泽直人 和 斯塔克 的设计,我们则常常陷入 卧槽我怎么没想到 这样的奇怪现象(防止杠精:仅仅陈述个人理解,没有好坏优劣的评判)。毕竟拉姆斯的“设计十诫”中一个朴素而真实的一句就是: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seful.
诚然,大师往往带着特定光环,但是当我们带着光环去分析大师项目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带着主观预设去看“项目好在哪里”而非“先客观看看这个设计如何解决问题”。这样的思维其实是很可怕的。我朋友圈匿去作者的单纯晒图,也是希望能够抹掉预设的情况下,看大家对于项目的评判。
所以,去神话,承认大师也是设计师,才是我们看大师的正确角度。毕竟,深泽直人也在自己的网站上删除了 sole bag 这个项目哇。
题外话:
之前我学摄影的时候,通过大约1-2年我总结出一个摄影速成大法就是:出门疯狂拍,一个下午狂拍一个SD卡,无所谓构图无所谓色彩,略微欠曝+略微大一点的取景,晚上回到宿舍后从里面挑出少量照片进行精修处理,我也似乎有一点点大师的感觉。而朋友们讨论摄影,我一定会说 “你要注意构图” “善用镜头语音” “在现场”等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吧。
文章作者:Natt
教学总监
拉夫堡大学硕士
辅导学生多次录取伦艺/罗德岛/帕森斯/爱丁堡/米理等名校
任何关于院校和作品集的问题
欢迎随时和马克君沟通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